杨老爷子一听这话,下了一大跳,别看平时老两口硌硌叽叽的,毕竟在一起生活了几十年,一听来不及这句好,一定是病情不轻,急忙穿上了鞋子,跟着杨小秃儿就往后街跑。
到了大门口时,杨小秃儿嘿嘿一乐,叫道:“二叔,实话告诉你吧,我二婶子根本就没得病,就是想请你吃顿饭,怕你不来,故此撒了一个谎。”
杨老爷子照着杨小秃儿的屁股踢了一脚,骂道:“你这个王八羔子,有你这么撒谎的吗?”
听到吵声,杨宗和赵小英跑了出来,询问了一下为什么吵架,杨小秃儿就把如何撒的谎,如何把他骗来的事情讲了一遍。
赵小英道:“都是一片好心,只是谎话编的有些过分。”劝说了几句,也就没事了。
酒菜摆好,席间赵小英对杨老爷子道:“爸,过年您刚好六十岁,你儿子想为您老尽一份孝心,过完年为您办一个寿宴,亲亲友友招待一下,给您添福加寿。”
杨老爷子道:“办寿倒是行,不过我只出一个人,什么我也不张罗。花多少钱,接多少礼,都是你们的事。”
杨宗道:“行行行,操心费力的事都包在我的身上,你只管吃饭喝酒。”
当下一家人就择了一个日子,定在明年正月二十六。因为那时天气也回暖了,正月里走亲亲串门子这些事也该消停了。
赵小英又斟酒又布菜,招待得十分热忱,杨老爷子见儿子和这新儿媳妇心里还有他这个公公,心里十分高兴,席间也就多饮几杯。
吃完晚饭,天已经完全黑了,杨老爷子穿鞋想走。被赵小英给拦住了,道:
“爸,天都黑了,回到饲养所里和那老爷子有什么待头?你就在这里住一个晚上吧?明天就过小年儿了,吃完小年儿饭再走,这可是你的家呀!”
杨宗也过来相劝。一则盛情难却,二则这里毕竟是自己的家。就让杨小秃儿给杨家大院稍了一个口信,就在老宅子住了下来。
过小年儿了,儿子叫爹吃顿小年儿饭也是太正常不过的事。因此香玲也没有多想,只是让厨房给老爷子留一点好菜,等他回来时再吃。
儿子纵有千个错万个错,毕竟是自己的儿子。老爷子不忍看到杨宗和香玲分手,就想在他们之间充当一回调和人。
于是杨老爷子吃完小年儿饭,就回到了杨家大院,见到香玲,便把杨宗要为自己办寿的事说了一遍。
香玲笑道:“您老人家一生就有一个六十岁,你儿子要为你祝寿也是应该的。虽然我不能到场,但一定会为您老人家准备一份厚礼。”
杨老爷子道:“你不去那哪成啊?你不看我的面子,也得看我孙子的面子啊?更何况你们俩还没有解除婚约,你仍然是我杨家的儿媳妇,那天你必须到场。”
香玲一笑道:“至于我是不是杨家的儿媳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您的孙子。我现在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把孩子抚养成人。”
杨老爷子见香玲把话说的如此绝对,也没敢再往下说和。
俗话说:年节好过,日子难熬。香玲整天在提心吊胆中度过日日夜夜,正月二十五这天,厨子到来,开始筹备寿宴,在当地称作捞水桌。
远道的亲戚朋友陆续登门,屯中不错的朋友也前来捞忙。烧火、劈柴、挑水、择菜,到三里之外挑来餐具。
杨家老宅里,烟气腾腾,人头耸动好不热闹。
二十六这天,院子里高搭戏台,赵小英从城里请来最好的戏班子,来为老寿星祝寿。
大山里看场好戏都很难,一听说是从城里请来的最好戏班子,附近十里八村的村民都来看戏,人山人海,好不热闹。
好戏连台,辰时开始一直演到午时,演出结束,又开始举行一些仪式。当天香玲没有到场,但孩子毕竟是杨家的后代,哪能不给爷爷磕几个寿头?
香玲就让小翠和豆花带着小思明前去给爷爷祝寿。临行之时,香玲对两个丫鬟道:“今天我的眼皮不停地跳,总有一种不祥的预感。仪式结束后,你们能不吃饭就不吃饭,最好等思明磕完寿头就回来,如果实在挽留,你们万万不可以喝酒。”
小翠和豆花也表示道:“放心吧,我们只当是走走过程而已,保证去去就回。”
仪式开始了,杨老爷子和杨老太太身穿红衣红袄,胸前佩戴着一朵大红花,显得非常的喜庆。
老两口在首位上坐下。司仪走上高台,朗声说道:“祝寿马上开始!咱先从亲戚好友们开始,然后再到家人。”
然后高声喊道:“祝寿开始!奏乐!”
鼓乐声响起,亲戚朋友们纷纷登上了高台,给老寿星磕了三个头,说了一些祝福的话,然后下去。
这一波下去,又有一波上来,就这样先后有十多波晚辈们前来祝福。完毕后,这才轮到杨宗、赵小英和小思明给老寿星祝福了。
杨宗和赵小英本想拉着小思明一同登台,可这孩子说啥也不干,当着众人的面,指着赵小英大声说道:“她不是我的妈妈,我妈妈叫香玲。我不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