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介绍道:“这是我家男人。这位是过路的,走了一夜的路,想在咱家吃顿早饭。”
中年男子笑了笑道:“如果公子不嫌寒舍污秽,就随便吧。”伸出手来,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杨思明见他文质彬彬,说起话来甚是亲切,猜想一定是个读书世家,不由起了几分爱意。
迈过门槛,走进屋里。见屋里十分洁净,家具寥寥,却摆放有致,墙壁上贴着几张字画,龙飞凤舞,舒展自如。
东墙下有个大鱼缸,缸里养着六条红色的大鲫鱼,绕着鱼缸悠闲地游动着,整个看来,给人一种清静新颖的感觉。
通过交谈,杨思明得知,这个村子叫大树营子,山的西面就是蒙古人的地界。先生姓郭,叫郭德厚。
郭德厚从小喜读私塾,渴望在文章上出人头地,可惜他文章惜命,二十岁那年应童子试,中了一名秀才之后,便不再获得功名了。
几次投考省城,都是宗师无眼,名落孙山,迫不得已,只好在乡村开了一家私塾,授几个小小的蒙童,得些书金束脩,来贴补家用。
家中四口,女儿郭瑶琳为长,今年十六岁,尚未出嫁;儿子郭小川,今年七岁。家中有田地数亩,外加教书收入,生活还算可以,在村子里来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唠了一会儿嗑,由西屋跑进一个小男孩来,一眼就看到杨思明腰间佩戴的宝剑,“咦,大哥哥,你会武功吧?”
杨思明见他口齿伶俐,生得很是清秀,不觉颇为喜爱,摸了摸他的头,问道:“你怎么知道?”
男孩笑了笑道:“我看你腰间的宝剑不赖,就猜到你会武功。”伸手去摸他的宝剑。
郭先生喝道:“小川,不许随便动人家的东西!”
郭小川吐了一下舌头,然后收回了手。对杨思明道:“大哥哥,你要早来两天,我家就什么也不怕了,我姐也不会躲到我姥姥家去。”
郭先生瞪了他一眼,再次喝道:“一个孩子怎么那么多的话呢?是不是怕别人把你当成哑巴给卖掉?”
杨思明见此事与女人有关,不由得想起了李员外。于是便问道:“郭先生,家中如有什么难事尽管开口。我是一个行走江湖之人,偶尔也抱打不平。”
郭先生叹了一口气道:“我们这个村子叫大营子,往东二十里,有个寺庙,叫万安寺。去年春天,万安寺来了两个和尚,手里有灵丹妙药,能包治百病。
小川他娘患有风湿病,就和我女儿瑶琳去寺里讨药,第一次只买一捆香就讨来一粒仙丹。服药之后腿果然就不疼了。
可没过半个月,这风湿病又犯了,比上次更厉害。没办法我们一家人再次去了万安寺。药是拿到了,一下肚,那和尚马上就变脸了,非得从我们要二十两银子不可。
你说我们一个穷乡下人,哪有这些银子?一个胖和尚见我家瑶琳姿色不错,就打起她的主意来,非得要让她在寺里过夜。我看这和尚不是什么好和尚就带着他们三口人跑回了家。
三天后,寺里的方丈带着几个和尚闯入我家,在我们磕头作揖的哀求下,拿走了三两银子,并打了一张十七两银子的欠据,这才罢休。
临走时扔下一句话:三天之内不把银子凑齐,就把我家闺女带走。没有办法,我只能先给我家闺女送走,我们俩起大早就是要给他们张罗银子去,还不知道去谁家张罗呢!”
说道此处,郭先生眼泪都流了出来。
杨思明一听到与药有关,颇为好奇,便问道:“仙丹是什么样的?”
郭德厚道:“就是小手指甲那么大的一粒丹丸,黑红色的。”
杨思明又问道:“您知道这两个和尚事从哪里来的吗?”
这时小川娘趴门答道:“听说是从京都那边来的。”
杨思明点了点头,心里在想:“这件事与女人和药有关,也是来自京都地域,估计与白家岭是同一伙人干的。”
他解开包裹,取出二十两银子,放在地桌上,道:“郭叔叔,这点银子先给你解决一下燃眉之急,等我从汴京回来之后,再踏平万安寺!”
郭德厚登时惊呆了,哪相信这世间还有这么好的人?这么好的事?宛如梦境一般,简直不敢相信此事是真的。
这时郭小川跑到桌子前,拿起两锭银子,相互敲了敲,发出“咯咯”的声响,叫道:“爸、爸这回你可不用发愁了!”
被孩子这一叫,郭德厚才如梦方醒,冲着门外喊道:“小川他娘!小川他娘!赶快进来,拜见咱家的大恩人!”
“啥事啊?大惊小怪的!”小川娘一边用围裙擦手一边问道。
郭德厚指着桌子上的银子,兴奋地说道:“你看看桌子上的银子,是这位公子给咱家的。”
小川娘瞪目张口,两手一拍大腿,叫道:“哎我的妈呀!这回咱家瑶琳可保住啦!”
他们一起奔到桌子前,望着白花花的银子眼泪横流。突然“扑通”的一声,跪倒在地上,“梆梆梆”,连磕数个响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