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思明咋着胆子走进洞中,灯光一亮,只见石床上盘膝坐着两个老人。左边之人蓬头垢面,乱须如车,乌衣长裳褴褛邋遢,满脸玩世不恭的笑容。
右面坐了一个矮矮胖胖的秃头老者,长须飘飘,腆着大肚,腰间挂了一支污迹斑斑的铁刀鞘,旁边悬了一个巨大的酒葫芦,正笑嘻嘻地打量着杨思明等人。
杨思明见两个老者与众不同,不是世外高人,也是武林高手。刚想上前施礼说话,左边那个老者连连摆手,哑然而笑道:“不要,不要。说来惭愧啊!”
杨思明见这两个老头神情、举止都有些古怪,便问道:“惭愧什么?”
老者也不答话,把一个纸包扔到洞外,脸色突变,怒吼道:“赶紧滚!我害人两次,帮你两次,也算是扯平了!”
双掌在胸前交叉一挽,突然将双掌推出,一股大力撞来,杨思明猛觉身子一倾,仰身飘出了洞外。
山势陡峭,如果不能收身站稳,定会坠入山谷。急忙运气轻身,半空中连翻几个筋斗,飘落在松林之上。单脚一踏松枝,腾身又跃到了洞前。
几个探兵都被吓傻了,过了好一阵子,才喜笑颜开。
一个探兵将纸包递给了杨思明,拆开一看,见里面包着一粒鲜红的小石头,纸条上写着密密麻麻的小字。
刚想展开览阅,忽听“轰”的一声,山洞崩塌,腾起一蓬巨大的烟土。杨思明惊叫一声:“不好!两位前辈自杀了!”
尘烟散尽,望着坍陷石洞一阵伤心难过。
杨思明展开纸片,看了半晌,低声道:“前辈,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你这是何必呢!”对着崩塌的洞穴,深深地鞠了三个躬,然后向山下走去。
一个探兵问道:“纸条上写着什么?这两个怪老头是什么人?”
杨思明道:“这二位就是赫赫有名的西域老妖。当年被我大师兄李清风利用过,杀人无数,在白家岭、青柳镇也曾杀过我。后来幡然醒悟,在野狐城也曾救过我的命。这次知道我们要攻打高世雄的粮草存放地,便给我写了一张条子。两个前辈自觉罪孽深重,就……”
说到此处,他轻摇了一下头,跨上战马,向小青山方向驰奔而去。
回到小青山后,立刻召开一个战前会议。这次会议,是白万山出征前的大政决策,因此人数非常非常的少。
西塞的将领一个没有。除了杨思明、苏宁菲、金鸿承之外,只把许小亮、于天龙列为议员。
杨思明当即把自己先前制定的作战方案讲给大家。众人看完作战方案,都连连点头,白万山也愿意率队出征,后来在金鸿承的劝说下,同意坐镇指挥,把所有的兵权交给了杨思明。
一切布置妥当,只是西塞存粮不多,难以应付太长时间。
但杨思明心里中数,他在清风山暗藏四百万石军粮,足够应付半年以上,只是押运到此,还需要一些时日。
白万山当即下令:粮食先从百姓家中征用,日后加倍偿还。一旦剿匪胜利,从今年起,在西塞各地永不加赋,与民生息。出征的日期定在七天之后。
当年的农历九月初一,小青山馒头大雪。校军场上,红妆素裹,红毡铺地。
十二万大军顶盔戴甲,在广场的东、西、南、三面,排成了三个方队。在瑞雪纷扬的寒冷中,如钢浇铜铸一般,一动不动地站着。
留守坐镇的白万山、金鸿承,率领文武官员,早早列队在道路两旁,恭送大军出征。
前几天,接连传下两道命令。一是大赦边塞;二是永不加赋。这两道条文公布后,使西塞的百姓无不感激涕零。
今儿个又听说,杨元帅、苏城主要顶风冒雪,远征小泽湖,平定高世雄叛乱的消息,谁不心情激动啊!
人们不惜奔波劳累,纷纷拥上了小青山,提着花烛和慰问品,等候恭送大军,瞻仰许家军出征的雄壮军威。
一句话,整个西塞都轰动了,别说是天下了大雪,就是下尖刀子,也阻止不住这些激动的百姓。
午时正刻,点将台下,号角震天响,军乐队奏起了雄壮的军歌。军乐声中,杨思明、苏宁菲登上了点将台。
十二万铁甲军士同时发出山呼海啸的喊声:“元帅千岁!城主千岁!千千岁!”
就在这一片欢呼声中,杨思明头顶亮银盔,身穿亮银甲,宽大的披风下,是一身白色的征袍。
腰间扎着一条蓝色的玉带。只见他手按着宝剑,迈着沉稳的步子,登上了点将台。漆黑的浓眉下,一对星目在白雪映照下闪闪发光,显得格外的精神。
今天杨思明心中的激动,一点也不亚于校军场上的百官、军士,更不亚于西塞的百姓。看着下面严整的军容,高昂的士气,听着那震耳欲聋的欢呼声,他心里充满了豪情,充满了了自信。
♂狂♂人♂小♂说♂网*♂www.du♂shu.k♂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