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糖怎么也不会想到,12岁的那年,竟然成了她命运转折的那一年。
那年,唐糖刚上初三,正要面临中考,唐糖的爸爸虽是下放知青,在农村呆了十几年,但是户口还是在省会城市的,唐糖本是黑户,是偷生的,但是后来唐糖省城的大伯姑姑动用了关系出了力,在唐糖小学毕业时才勉强上了省城的户口,也就是因为这一点,唐糖的大妈和姑姑念叨了好多年要人情。
所以,因为户口所在地的关系,唐糖面临两种选择,一是报考当地县城的高中”借读“,考上了住校;二是回省城考高中,但那时省城的高中都是走读的,没有住校,如果这样的话,就不可避免要借住在亲戚家里,过寄人篱下的日子。
唐糖的哥哥唐峰是经历过这种日子的,唐峰比唐糖大五岁,当年中考就是成绩一般,考上了省城的“XX四中”,当时爸爸带着哥哥一一去亲戚家拜访,希望大伯和姑姑能收留哥哥哥哥暂住高中这三年,每个月打生活费,可是大伯和姑姑都是一口回绝了,说什么男孩大了,不好管,怕担不起责任,再者就是家里地方小没有多余的房间可以住等等借口来推辞。
老实巴交的爸爸最后只有领着哥哥去了爷爷奶奶家,爷爷奶奶当时都已经70多岁了,住在60年代初建的房子里,因为房子年代久远质量差而且是单板挑建的。爷爷奶奶就住在其中的一栋楼的四楼上,40多平米,因爸爸年少离家下放农村,很多年的疏离,感情并不深厚,对待哥哥也是淡淡的。
爸爸把难处和爷爷奶奶说了,爷爷奶奶半响才回答:“要是实在没地方去,就再这住吧,不过事先说好,我只管他吃住,其他的管不了,而且每个月要打500块钱的生活费。”当时是90年代中期,爸爸每个月的工资才800多块钱,就算是这样,爸爸也答应了。
哥哥就这么去省城上学了,爸爸每个月按时打钱给爷爷奶奶,800块钱的工资,500打给爷爷奶奶,唐糖,爸爸还有妈妈就靠着剩下的300块钱紧紧巴巴地过日子,但是让人意外的是,爸爸有一天接到一封电报,急急忙忙去了省城,两天后,爸爸黑着脸领着哥哥回来了,哥哥辍学了。
唐糖记得哥哥走得时候白白净净胖乎乎的,回来的时候却是又黑又瘦,身上的衣服还是走得时候妈妈给买的那一身,但是皱皱巴巴满是污渍,身上也是青一块紫一块,那是爸爸“恨铁不成钢”留下的印记。
哥哥回来后,一头扎进了妈妈的怀里,大哭不止。
事后,唐糖才得知哥哥辍学的原因,多门功课不及格,被学校勒令退学。高中本来学习压力就大,哥哥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但每天却吃不饱,爷爷奶奶因为年纪大了,每天只吃两顿饭:上午10点和下午3点,即使哥哥后来去他们那上学了,这个习惯也没有改变,哥哥经常饿着肚子去上学,身上又是一分钱没有,只能坚持放学后回家吃点冷菜冷饭。哥哥的衣服从来都是自己洗,爷爷奶奶说洗不动,所以哥哥都是洗全家的衣服。
哥哥说:“一星期能吃到一顿肉就算好的了,其他的都是青菜豆腐之类的,一天到晚都是馒头,吃不到米,还没到学校肚子就饿了。有时饿得受不了看到别的同学带的零食都馋得不行。“
妈妈听了心痛不已,对爸爸抱怨:“每个月500块钱的生活费,你工资得大半都给了他们,难道还少吗?为什么舍不得给孩子买菜吃?这可是亲孙子在跟前上学,为什么心这样狠毒呢?”爸爸就一直沉默抽烟,妈妈则在一边气的直哭。
可想而知,每天吃不饱饭的哥哥在学校的状态,上课无法集中精力,心中的苦闷委屈无处诉说,再加上没有父母在身边的照顾,每天都穿的脏兮兮的,而且天天就那两套衣服,家境明眼人一看便知,学校开家长会,爷爷奶奶推说年纪大,腿脚不方便,所以一次也没有去过。
在学校老师的严厉批评,同学们渐渐的疏远排挤,回到家的冷菜冷饭,不能看电视和大声说话,再加上对家人的思念,13岁的哥哥每天几乎以泪洗面,生活得很压抑,几乎行走在崩溃的边缘,成绩也可想而知,一落千丈。
那个时候,不像现在,电话,随时可以通话,唐糖家里没有电话,爷爷奶奶家里也没有电话,只有写信或电报,13岁的少年就这样,日复一日地过着行尸走肉般的日子,直到学校家访联系上爸爸商量退学的事情。
哥哥从四中辍学回来后,又在大院的子弟学校重新上了一年初三,第二年考上了省城的一所中专学校读金融专业,这次是住校的,不用看人的脸色,也不用求助于人。
哥哥上学临走前对爸爸妈妈说,“唐糖要不就考中专,要不就考县城的重点高中,反正左右都是住校生,而且是金子在哪都会发光的,不一定非要去省城上高中,再也不要像我那样寄人篱下了,唐糖受不了的。”
唐糖的成绩从小学开始就名列前茅,上了初中更是一马领先,常年占据年级第一的位子,而且通常比第二名还要高出三四十分,爸爸对唐糖也十分看中,坚信将来一定会考上名牌大学。所以,在哥哥去省城上中专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