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与二子商量既定,当即召众将入帐调度:
“列位,诸葛亮现下不在祁山大营主事,而是在上方谷调度,实乃破敌良机。&29378;&20154;&23567;&35828;&32593;&936;&969;&936;&12290;&120;&105;&97;&111;&115;&104;&117;&111;&65287;&107;&114;你等可于明日并力攻取祁山大营,吾亲自引兵接应!”
司马师兄弟相视一眼。司马懿用人极是谨慎,除了自己的两个儿子,谁都不敢轻信,每每出征都是带二子上阵。
这也难怪,司马懿跟随曹操南征北讨,亲眼见证了曹操厚待的刘备、关羽、于禁叛逃,岂还敢轻信他人?
但司马懿为保万全,令张虎、乐綝率五千人马作为预备队,往来调度。此二将都是名将之后,张虎是张辽之子,乐綝是乐进之子,虽有其父指点,但资质与其父自然远没法比拟,故而成就亦是有限,不过是藉父之名罢了。
其实,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一个上将的成长与培养自然有关,但与自身资质关联更大,毕竟连吕布、赵云、黄忠这等猛将的后人都藉藉无名,更何况他人了。
上方谷顶,林深草密处,却见诸葛亮在天明、天亮的陪同下,向山下探望,天亮忽得道:
“师父,魏军出寨了!”
诸葛亮不以为然道:
“我建起上方谷粮仓,魏军再与我军相持便毫无意义,司马懿必有应对。”
说罢吩咐道:
“令各部按计行事!”
天明、天亮相视一笑,脸上尽带喜色:
“弟子遵命!”@!
天亮打了个手势,但见山林间隐有彩旗飘动。
上方谷口,正立着一将,却是魏延。
魏延不时叹息,不多会儿,身旁小校来报:
“将军,丞相令我等戒备,谨防魏军来袭!”
魏延满脸不耐烦:*&)
“这魏军连个影儿都没有,有什么好戒备的!这司马匹夫算是吃了秤砣铁了心了,铁定是不敢出来了!”
身旁副将劝道:
“将军,丞相既说魏军要来,魏军十之八九便会来!”
魏延深吸了口气,显然对这副将的话颇不认同,只是他却想不通诸葛亮也不叫阵,也不攻寨,只是建立了个粮仓,怎么竟会有这么大的作用?这其实便是杀场上的将才与帅才之间的差距了,为将看得是一城一池的得失,而为帅却谋的是全局。
这差距就像抗日战争时期营级干部晋升团级干部一样,是有质的区别的。抗日战争时期,军团级干部常常指挥大兵团做战,而连营级干部则打局域战。我们看营级干部被一撸到底是常见的事,但是团级干部被降为营级干部的基本上很少很少几乎没有,正是因为培养一个团级干部太难了。而这一现象在三国时代更为明显,三国时代前期蜀将可谓是星光璀璨,人才辈出,名将如云,关羽、马超、张飞、黄忠、赵云……随便拿出一个都是青史留名的名将。
而到后期,能拿得出手的只有姜维,更有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谚语,可见三国后期蜀国人才匮乏到何种程度。
这主要是因为战争消耗的太过严重,人员数量急剧下降,像吕布、孙策这样成名的将领都早早退出了政治舞台,可见得有多少人还没有展现出他们的军事才能便死在杀场之上的呢?而三国时代的帅才,更是少之又少,魏国有曹操、曹仁、夏侯渊、曹真、司马懿;蜀国有刘备、诸葛亮、庞统、关羽;都说江东多才俊,但江东也不过是孙坚、孙策、周瑜、鲁肃、吕蒙、陆逊罢了。
历史是最公证的,诸葛亮是卓越的军事家,而魏延则只是员名将。
魏延与诸将校正说话的当,忽听得祁山大营方向喊杀声震天,诸将不由得面色一变。
魏延心中震撼,不由得朝上方谷谷顶望去,实想不出诸葛亮竟真能将司马懿引出大营,当即肃然道:
“弟兄们!背后就是全军的粮草!乃是全军的命脉所在!丞相信任我等将其交给我军!誓死守卫上方谷!”
众将校闻言无不为之肃然,深感肩上担子之重,不由面色凝重,纷纷随着魏延高声呼喝:
“誓死守卫上方谷!”
天已经快亮了,整齐的魏军步骑兵队列静静地凝望着蜀军祁山大营的方向,那边烽烟已起,喊杀震天,但这些骁勇的骑兵却静立在渭水畔。他们已经在这里等了一柱香的光景了,却还没有接到上峰的命令,更不知道此次领兵的主将是谁,他们接到的命令就是备好干草火石随时准备战斗。
秋风中,仿佛嗅到了浓浓的血腥味,刺激的这些魏兵热血沸腾,就连战马也不住地用马蹄刨着地,好似耐不住寂寞了似的。就在这时,嗒嗒的马蹄声响起,循着目光望去,众将校眼前一亮,无不为之一震,互相看了看,眼神中俱是带着掩不住的欣喜。
顺着这些士兵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