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至于寻求哪一路军团合作就是非常需要考究的了。
毫无疑问最好的选择是姐夫哈斯德鲁巴,对自己推心置腹且能力强,威望高,作为历史上西班牙之后的最高军事领袖怎么看都是最好的选择,不过此刻哈斯德鲁巴却已经率领唯一一个整编轻骑兵兵团与舰队抄凯尔特人老家了,扳扳手指一算,怎么说都应该已经过直布罗陀海峡了。
因此现在只能够退而求其次,话说老爹的几个心腹部下柯威尔统领西班牙第二军团,实力应该是除开汉尼拔这一路最强的了,同时鲁耶统领努米底亚骑兵军团不同于两个主力野战军团走的是平推小部落的路线。作为这个时代里迦太基做主要的骑军作战力量,努米底亚骑兵当然是实力强劲,但汉尼拔却也不打算这两个叔叔辈的人物合作。
因为他可不喜欢给自己上一把枷锁,老一辈的人物最好还是PASS掉......
所以最后只剩了两个选择,统领两大雇佣兵军团的老爹与被力排众议抽上军团长位置的巴里阿利投石军团统帅吉斯戈。
“来人,招全体将官前来中帐!”想到这里显然答案已经很明朗了,当下汉尼拔抬起头对着帐外吩咐道。对于这努曼提亚部落的大帐他使用起来可是毫无违和感。
“诺。”
有些事在信里是说不清的,更何况一来二去将会耽误太多时间,因此汉尼拔决定自己前去亲自见见吉斯戈,顺便看看这个在前世如雷贯耳的将军统兵能力到底怎样。要知道后世人们对于迦太基的了解其实知之甚少,作为公元前早期的地中海势力,迦太基在被罗马所灭之后即便是有历史学家做出记载也是很难保存流传下来的,在军事上更是如此。
因此后世人们对于迦太基军事,战争上的了解多半都是来源于古罗马著名历史学家蒂托·李维所书的巨著《罗马史》。但李维开始著述时年约三十一岁且各方面的知识都很缺乏,而著作计划却是的十分庞大,以他的文学素养以及个人精力显然难以完成细致的整理、研究等工作。
所以李维实际上只是吸收别人的成果,对前人著作进行编纂、改写和抄录。在李维写作的时代,可用作参考的资料为数不少,有大年代记,各种遗嘱、契约、条约等文件,元老院会议记录,监察官调查清单以及私人和家族的各种记录。但李维却是很少利用档案文献等原始材料,对各个史家的著作也不进行分析研究,甚至不去分辨其史料价值的高低,而不加批判地使用。就连他自己也在《罗马史》的序中承认:“我才疏学浅,无力鉴别下列史料的真伪,即那些被作家们用他们诗一般的语言所歌颂的远古史,其中包括罗马建城之前的历史和建城的过程。”
同时作为战胜国的史学家,李维的政治倾向性以及其偏执的爱国情绪使他故意隐瞒和篡改一些史实,删掉会使罗马人感到不光彩的东西。他不仅罗马早期对外战争中的许多野蛮行径毫不谴责,甚至还将其美好。譬如作为汉尼拔一生劲敌的老西庇阿曾在攻克叙拉古后对当地人民进行残忍的屠杀,而李维却把他写成了道德高尚的将领;并且公元前197年在希腊西诺塞法拉战役中,罗马将领弗拉米宁追击逃跑的马其顿联军,对投降者尽情杀戮,而李维却改为只杀了队伍前的几个人其余都任其逃散,以此减轻罗马人的罪责。
还有在第二次布匿战争中坎尼战役失败后,汉尼拔一口气直接打到了罗马城下,当时罗马元老院和人民普遍惊慌失措,而李维却说普通人民惊慌失措,元老院则冷静沉着,采取了一些办法对付紧急情况。虽然李维对罗马的敌人有时候还是会加以肯定,例如在谴责汉尼拨惨无人性、背信弃义的时候,也大胆肯定汉尼拔与士兵同甘苦,身先士卒,勇敢善战等长处,但其实这都无关痛痒。
甚至对于迦太基国内将领的记载更为奇葩,除了众所周知的巴卡家族与汉诺等将领之外,李维统统用相同的名字对其称呼,以示迦太基文明的原始,翻看李维所著的《罗马史》中关于迦太基一页,通篇将领无论何时,哈斯德鲁巴这个名字作为典型可谓是到处都在用,这边死一个,那里又是一个......
因此尽管已经卖给了吉斯戈一个人情,也知道他只后将是巴卡一系乃至迦太基的人物,但汉尼拔还是决定自己亲自前去看看才能够放心。
“禀报军团长大人,几位将官已到帐外。”就在这个时候之前传话的亲兵也已经回到了帐中复命,显然以这个往返的速度来看这些将官们也正着自己的召见。
“让他们进来。”
“诺!”
当这名亲兵拉开营帐之后,几名将官依次鱼贯而入,重步军将官克洛,轻步军将官斯鲁伊,辅兵将官博列巴,轻骑军将官特鲁夫.巴卡与缠着绷带的亲军统领玛哈拔。没错这位轻骑军将官乃是巴卡家族的一名成员特鲁夫,并且他对于新生代的汉尼拔一直敬重有加,而这也是为什么汉尼拔放心授意玛哈拔在这场战斗中担任骑军指挥的原因。
到帐中自动排列为两列的五位将军在同时向着汉尼拔行了一个军礼后,均是屏息着汉尼拔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