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苏斯振聋发聩的话语让汉尼拔陷入了长久的震撼与深思中,他甚至连耶苏斯是什么时候离开的都没有了概念,当汉尼拔回过神来的时候暮色已经将地中海的天空占据,他有些恍惚的拍拍脑袋看着身前放着的饭菜说不出话来。
在将身前的饭菜机械咽下之后汉尼拔倒在了卧榻之上昏昏睡去,这一刻就连伤口的隐隐作痛也随之远去了。
当第二天汉尼拔醒来的时候已是正午,商船依然在一望无际的地中海上航行着,根据汉尼拔估计这样的日子至少还要持续二十天左右,不过此时神清气爽的汉尼拔却已经被耶苏斯的一席话真正打开了自己的脑海,他知道耶苏斯说的对。之前无论是父亲哈米尔卡还是自己都是迦太基而战,几乎都是想着怎么带领迦太基击败罗马。
作为穿越者的自己,在发下誓言之后也完全打入了角色中,从征服伊比利亚半岛开始父子俩就从来没有其他的意思,他们只想击溃已经横亘在了地中海上的庞然大物。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极其愚蠢的想法,现在细细想来汉尼拔也是恼火不已,自己凭什么谈论带领迦太基呢?那里似乎从来就不属于自己!那时一群贵族的利益交换场,从来都由不得某个人,他将自己当做了玩游戏的人却忘了自己现在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NPC。
想通这一点后汉尼拔无疑感到了神清气爽,尽管被迫离开了家族地盘,但他知道自己留在那里也不可能争得过哈斯德鲁巴,巴卡家族的将领以及派系的贵族们都不愿意感到一个乳臭未干的孩子执政权利,因此离开从某种程度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而如今看来斯巴达便是一个绝佳的去处,虽然有着民主的气息,但毫无疑问那是一个真正能够独揽大权的地方!
眼下既然已经做出了选择,汉尼拔便将的心思全部投入了系统之中开始细细研究起了希腊与斯巴达,以及此刻斯巴达的头敌人,亚该亚联盟。只有知己知彼才能够干出一番大事业!
通过细细研究汉尼拔发现直到公元前8世纪之前希腊本土是处在一个较为黑暗的时代之中的,这个时期希腊本土各城邦的发展开始走向了不同的道路,第一种是像科林斯、麦加拉这样海上交通便利的典型希腊商业城邦,它们的领土很小,其中最大的科林斯的领土不见得比小亚细亚上那些殖民城邦大多少,其他都不过是一个城市及其附近农田村镇的规模。
第二种则是原本为一片农业地区,其上有许多不相统属的小村镇分立割据,随之时间的推移它们逐渐统一起来了,王政消失了,成立了单个城市为中心的大城邦,或者成为若干自治城市所组成的联盟。这种类型的发展方式在希腊本土发生的最多,早期的雅典、后期的亚该亚同盟、埃托利亚同盟都属于这一类。
第三种则是最稀少的一个特例,像斯巴达这样存在着农奴阶级,并且边区居民边民和贵族阶级或特权公民之间的严峻界限和深刻矛盾,并且城邦领土广阔还无法从地理上将边民与贵族,城市公民的矛盾解决。
简单说便是三类,一是主商走海外著名地的路子,二是主农走逐渐抱团的路子,三是像斯巴达这样走全民皆兵的奴隶制度,依靠武力将周围的邻邦打服成为盟友,但显然这样的盟友一旦你对外开战败了,那就是很不靠谱的。
虽然希腊本土诸城邦的集团与联盟化经常被斯巴达这样的城邦所不耻,但这却是不可避免的,纵观希腊历史多亏希腊各城邦还有抱团的意识,否则走在波斯入侵的时候雅典便率先打出GG了。
对于希腊本土大多数城邦从王政演变为民主愿意基本都是因为古代各邦之所通行王制,是因为那时贤哲稀少,且各城邦都地小人稀,只要贤者对于人民积有功德,那功德大的一人便会首当其冲受到拥戴。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同样才德的人增多了,他们不甘心受制于一人,要求共同参加治理,于是才有了民主。
不过相比于雅典和斯巴达这样的城邦,科林斯显然是自己发展的很高兴的,在其贵族领头带领下许多人向西放出海殖民,叙拉古便是他们殖民的优秀产物之一。甚至有个叫做卡尔西斯的城邦在希腊海外殖民历史上极为著名,建立了超过32个殖民城市,在地中海世界一度拥有极大的话语权。
这样看来斯巴达无疑是有些凄惨的了,以贵族,公民,边民,希洛人这样的严苛阶级为统治基础的斯巴达在最鼎盛的时期公民也不过一万人,到公元前5世纪时就不到6000人了,直至今日只能勉力维持在4000人左右。斯巴达军队以公民组成的重装步兵为主力,边区居民从军组成辅助部队,希洛人则是军中杂役与炮灰。
可想而知对于斯巴达这样疆土辽阔的城邦来说鼎盛时期不到万人的核心部队虽然强悍,但却是远远不够用的,因此在整个希腊世界忙于对外的殖民扩张和建立一种新的高度文明的时候,斯巴达开始了不断征服邻近希腊城邦,并且镇压反抗者的道路。它对被征服的城邦各阶层人民通通加以奴役,并且在征服者和被征服者之间建立起来一种森严的等级界限,世世代代不得逾越。
不过这样的做法却是从而使得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