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战争的真正起因其实就是麦西尼亚有着比拉哥尼亚肥美得多的土地,刚刚征服拉哥尼亚的斯巴达人对邻邦的土地起了贪欲。
战争从斯巴达人突然袭取麦西尼亚边境上的一个小城镇开始,希洛人知道这个消息以后商量对策,整军经武,准备抵抗。斯巴达人由于进攻麦西尼亚的城镇却因对方防守严密不能得手,所以他们经过农村,赶走牲畜,掠取庄稼,但是不毁坏树木、房屋。因为这些斯巴达人心中已经认定,这些将来都是他们的财产。
在第一次战争中麦西尼亚基本处于守势,但也伺机扰掠拉哥尼亚沿海地区和西部农田,作为报复。战争就这样持续了三年,三年后麦西尼亚认为准备基本就绪,开始反攻。斯巴达人从所占领的边境城镇出来迎击,在这样的情况下希洛人选择地形崎岖之处作为战场,使斯巴达人的精良的步兵无所发挥其优势不能取胜。
接着希洛人又步步为营,使斯巴达人无法以突击取胜,迫使其退回本国。但好景不长一年后,斯巴达人再度侵入麦西尼亚,希洛人只能再次奋起迎敌。开战之前,斯巴达王勉励部下毋忘决心征服麦西尼亚的誓言。而希洛人的君王则对部下说,这一战不仅保护土地和财产,而且如果战败,妻子儿女将被虏为奴,成年男子将受辱而死,神庙将遭抢劫,祖宅将被焚毁,所以宁可死战,也不能受此灾祸。
在激战中斯巴达人在军事训练和兵员人数上都占优势,希洛人则不惜牺牲,英勇奋战。鏖战到夜幕降临,双方胜负难分,只好暂停,次日双方虽然未开战但麦西尼亚方面情况却开始逐渐恶化,他们财政发生困难,奴隶向斯巴达方面逃亡,疾病也发生了。
于是希洛人只能够被迫放弃内地城镇,退而据守伊托麦山。
就这样战争持续地进行着,到第十三年斯巴达人又大举进攻,希洛人的君王埃夫法埃身先士卒,负了重伤。他虽不久因伤重致死,其行为却鼓励了麦西尼亚地区人民的抵抗精神。随后希洛人选举亚里斯托德摩斯为王,亚里斯托德摩斯照顾人民,尊重贵族,并与阿尔卡迪亚、阿尔哥斯、西居昂保持友好的关系。
他采用小股作战的方法不断困扰斯巴达人,到亚里斯托德摩斯当政的第五年,双方都为长期战争的消耗感到焦急,于是又发生了一次大战。斯巴达人不仅倾全国之力,而且请了盟邦科林斯的军队,麦西尼亚方面则请了阿尔卡迪亚、阿尔哥斯和西居昂的援军。
在战斗中麦西尼亚方面的不同兵种配合默契,结果斯巴达人战败,但斯巴达人征服麦西尼亚之心不死,仍然伺机行动。
到战争的第二十年,麦西尼亚方面因饥荒流行、国力耗尽,亚里斯托德摩斯绝望,自杀殉国。这一年年底,希洛人为饥馑、匮乏所迫,撤离伊托麦山,退往邻国,不过这只是希洛人中的不多的一部分。
大多数麦西尼亚平民还散居在各自原来的居住地,斯巴达人夷平伊托麦山的堡塞,占领麦西尼亚,给公民们分配了被征服的麦西尼亚肥沃土地,而边民们则是得到了偏远山地地区,并迫使被征服的希洛人将田地收成的一半交给斯巴达人,第一次麦西尼亚战争就此结束。
不过希洛人却是不甘忍受斯巴达人奴役的,尤其是青年人,虽然没有经历以前的战争,却常怀着宁死也不能忍受奴役的气概,就如同今天已经获得了自己的这部分希洛人。在这群青年中出现了一位杰出的领袖,名叫亚里斯托麦涅斯。他秘密地组织群众,准备起义,并且和阿尔卡迪亚、阿尔哥斯的城邦取得联系,争取他们的,不久起义爆发,史称第二次麦西尼亚战争。
起义开始的第一年,双方在麦西尼亚的德拉伊进行了一次大战,结果难分胜负。亚里斯托麦涅斯在战斗中的超乎寻常的勇敢善战,博得了起义者的尊重,人们纷纷推举他为麦西尼亚国王。不过他却谢绝了,于是人们就拥戴他作为领军的大将军,这也使得他成了斯巴达人的所忌惮的一个带有传奇性的人物。
据说亚里斯托麦涅斯曾乘夜潜入斯巴达城,在那里的战神庙上高悬一面盾牌,上面大书:“亚里斯托麦涅斯获自斯巴达人,谨以奉献战神。”
第二年,双方都请到了盟军,在名叫豕冢的地方举行会战,在双方激战的过程中,亚里斯托麦涅斯率领一支由八十名最精悍的希洛青年组成的突击队,首先冲向斯巴达国王波吕多洛斯亲率的军队,经过奋战击败了敌人。当斯巴达王领兵脱逃时,他就让其他部队承担追击任务,自己又领兵往战斗艰苦的地方去打击敌人。
亚里斯托麦涅斯率先冲锋陷阵,击败斯巴达方面一支又一支队伍,最终使敌方全线溃败,斯巴达人伤亡惨重,士气沮丧,企图结束战争。亚里斯托麦涅斯率领起义军在豕冢的大胜,使希洛人欣喜若狂。当他凯旋原驻地时,妇女们向他抛撒彩带、鲜花,为他高唱凯歌,热烈欢迎起义的英雄。这一战役以后,亚里斯托麦涅斯又一再向斯巴达人进行了奇袭和伏击。
战争的第三年,双方又在名叫大壕的地方展开一场大战,阿尔卡迪亚地区各城都出兵支援麦西尼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