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车后,我们三人便沿着一条登山道上了山。
一路上可以看到,前来这里游览的人并不是很多,显得有些冷清了。
因为是第一次到来,我们对这里也并不熟悉,只有沿着前面登山道一直往前走。
还好,这座山并不是很高,不到一个小时,我们就快爬到了山顶,只见山顶之巅有一座寺庙,在清晨的柔光下沐浴生辉。
终于快到了,我们都不由喜出望外。
看得出来,齐云山当年应该也是香火鼎盛的,因为登山道周围时常能看到一些古迹,和一些石块砌成的墙,就比如我们脚下的台阶,很多都是古时候遗留下来的,
然而就在我们的前面不远,还有一个石门,石头雕刻浑然一体,不过这个石门的周围已不见砖墙,就这样突兀的立在那儿,可能是因为年代久远,显然当年古老的寺庙早已倒塌损毁了。
四眼不禁说道:“你看前面这道门真特别啊?”
“是啊,看得出来以前这里应该有一座很大的寺庙的。”
贺教授也接着说道:“从这些残留的建筑来看,当年的寺庙应该是唐朝的时候就有了,根据风化的程度来看,估计在明朝中后期就倒塌了。”
“那这么说那个道士就应该是在山顶的那座寺庙了,不过好像那座寺庙以应该是建立不久的吧!”我不禁说道。
四眼也很肯定的说道:“肯定就是那,我们还是赶快进去把书还给他们就早点回去了吧!”
就在我们继续往山顶走去时,贺教授突然疑惑的道:“我觉得有些不对。”
我不禁问道:“哪里不对啊?”
“那个道士跟马三他们盗秦陵的时候那是五十年前了,可你们看我们眼前的这座寺庙似乎是刚新建不久的啊!”
见贺教授这么一说,我们确实也注意到了,因为怎么看这座寺庙都不像是五十年前建的,这也就说明这座寺庙并非那个道士所在的寺庙。可是这附近除了这座寺庙我们并没看到哪里还有别的庙宇。
贺教授接着说道:“而且这座寺庙也有问题。”
听贺教授这么一说,我和四眼都不由一惊。
“不是吧?有什么问题啊?”四眼首先问道。
贺教授边走边指着前面问道:“我们要找的是道观,可怎么看这里都觉得像寺庙呢?”
“道观和寺庙不一样吗?”四眼好奇的问道。
“当然不一样,道观是道士住的地方,寺庙是和尚住的地方能一样嘛?刚才我还觉得那应该是一座像寺庙的道观,可现在看来更多的却像是寺庙。”
我对贺教授说道:“也许就是因为是现代建的寺庙,所以在建筑上没有那么多要求了吧!”
“也许吧!”
就在我们来到了这座寺庙的时候,顿时更加疑惑了起来,因为我们发现这座寺庙里面不仅有道士而且还有和尚。
我们都知道,道士和和尚那是两种不同宗教,一般都是井水不犯河水的。
贺教授也感叹道:“真没想到在这里竟然能看到和尚和道士同宗同庙,这在国内是很难见到的。”
最后我们了解到寺庙中的僧人,他们不叫和尚,也不叫道士,而称之为主持,显然也是有原因的。
“天下名山僧占多”,让佛教、道教合璧,笼统地称之为住持僧,佛教中人可以接受,道教中人也可以接受,从而会减少或化解许许多多可能产生的佛(或道)教因占山为王的矛盾。
贺教授后来找了一个老道士了解了一些情况,本来是打算把书还给他们就走人的,但却发现,我们要找的道士并不是他们。
贺教授还以为五十年前这里也有一座道观,然后拆掉重修的这座寺庙,但老道士却说这里除了有一座唐朝的寺庙遗迹,并没有别的寺庙了,而这些和尚和道士也是在二十多年前才来到的这个地方。
不过贺教授还是打听到,据老道士所说附近有个三仙洞,里面似乎住着有道士,但是现在他也不知道还在不在了,因为很多人都没有看到过了。
我们都觉得跟马三他们一块下墓的那个道士很有可能是三仙洞里的道士,应该把书还给三仙洞里面的道士才对。
因为,他们虽说都是道士,但并不是一脉的,因为刚才了解过,这些道士是二十年前远道而来的。
我和四眼的意思就是不管他是不是同一个地方的道士,直接把书交给道士就行了,但贺教授却坚持说要找到三仙洞,要把那本书交到三仙洞里的道士才行。
刚才从老道士那里得知,三仙洞离这里还有不远的距离,在最南边的那座山上,这也就意味着我们还得再次爬山,而且那个三仙洞不像这里有人为修建的台阶,那个地方连一条上山的路都没有。
老道士说那个三仙洞之前是隐居道士修炼的地方,比较隐秘,几乎没有什么人去。
贺教授觉得我们既然都已经来了,不找到三仙洞显得很没有诚意,既然决定来还书,就应该把好事做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