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二品的左都御史戴珊被朱寿当场罢官。
杨廷和想出列说情。戴珊是几朝老臣,为人正直清廉。谢迁、屠滽、周经、梁储几位阁老摇头制止。
“戴大人品行高洁。却偏听偏信,对手下的御史失于监察,的确负有失察之罪。”屠滽实话实说。在这件事上,内阁也有责任。
咆哮的朱寿点名右都御史:“刘宇,你来说说原因!”
“臣有失察之罪!”刘宇下跪痛哭。
刘宇是刘大夏、刘健两人共同看中的人才,经过他们两人举荐当上了都察院右都御史。刘宇或许是人才,但不适合都察院。
“那就腾出你的官职,给更适合的人。”朱寿爽快地罢了他的官。
朱寿狰狞地笑道:“被朕知道了,你们就有失察之罪。若朕看不见、听不见,你们就什么罪也没有,在都察院积累名声等着升迁?都察院做不到监察百官,那就别怪朕重新恢复东厂监察百官之权!”
“陛下息怒。”文武百官齐齐下跪。
百官们异口同声:“请陛下三思。”
“世上的事,一个巴掌拍不响。你们总说皇帝信任阉党,瞧瞧你们自己干出的事当皇帝的如何信任你们?撤了东厂、锦衣卫,皇帝便失去了眼耳口鼻。”朱寿吼道,“失去无感的皇帝早晚会倒霉,想当官的人却比比皆是。”
重孙子辈的崇祯就是个例子。
朱寿冷笑:“今后朕不想再见到取缔锦衣卫、东厂的折子。你们要有点自知之明,都察院就是纸糊的!没了锦衣卫、东厂监管,你们得烂成什么样!”
剩下的一位右都御史顾佐悲愤不已:“陛下指责戴大人失察,可曾想过单凭御史之能,如何收集证据弹劾官员?!犯官们抱成团,说不得背后还有权贵、皇亲帮扶。看看辽东走私案的背后,陛下会不明白这个道理?!”
“陛下想让御史监察各地、却不给御史们相应的权利,陛下是想御史们死谏?御史死谏,陛下又要说御史贪图青史留名,想踩着皇帝得名声!还请陛下教我等,该如何行事。”左副都御史张敷华悲呼。
两位御史的话引人悸动。
御史出身的胡献站出来声援:“老臣不服!怎能因为清河、武清出了几位渎职的官员,而否定都察院的功绩!”
刑部尚书洪忠也是从都察院升迁的官员。他巡抚密云,在密云水库、京布作坊、铸币厂等事上出力不少,三年考评为优,正常升入六部堂官。
都察院的御史升迁比别处容易,也会因为弹劾百官得罪不少的人。戴珊、刘宇被当庭罢官,日后少不了遭受曾被他们弹劾官员的报复。
“陛下不曾查清真相,当庭罢免都察院左右都御史。今后都察院、六科如何敢直谏上奏!”洪忠义愤填膺。
有胡献、洪忠带头,御史、给事中纷纷出言。
“陛下废除御史‘闻风弹人’之权,要求弹劾需要证据。陛下废两位都御史,可有铁证依据?”
“请陛下明言,否则我等不服!”
“……”
朱寿一句‘都察院是纸糊’的话,引起了言官们的愤慨。奉天门文武百官两列朝班的中间空地上,一位位官员站出来声援。
朱寿脸色变了又变。
杨廷和生怕言官们惹恼朱寿,想让顾佐、张敷华等人收回之前的话。
“臣句句肺腑之言,陛下不喜,大可罢了臣的官!”顾佐铿锵有力地道。
张敷华也没退缩一步:“臣以年老,按年轻人的说法:是老派的官员,跟不上时代,会被淘汰。”
“老臣没去过虾夷,没见识令一块比大明还要大的土地。但老臣学了一辈子程朱理学,知道忠孝廉耻,知道‘君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张大人老糊涂了,陛下让其致仕吧!”屠滽急得上火。
亚圣孟子所言的‘君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激怒了太祖。此句从《孟子》中删除。张敷华在奉天殿说这话,就算陛下当朝杀他,太上皇也不会救他。
“老臣百死不悔今日所言之语。人无完人,都察院里有害群之马,但不能说‘都察院是纸糊的’!”张敷华脱下乌纱帽,视死如归。
除了汪鋐外的几位内阁阁老,深怕年轻的皇帝冲动,一个接着一个要求皇帝让张敷华致仕。他们认为,致仕总比丢命好。
想来见识一下盛世大明的朝会的花当,已经瞠目结舌呆立在武官朝班中。
“塔布巴图、孛罗罕,我明日想回大宁城,不想待在京师。”花当对朵颜三卫的另外两位同伴说。
塔布巴图摇头:“陛下带我等到京师,定有其他安排。你如果害怕你离开,我要留下。”
孛罗罕点头。
花当苦笑:“不是害怕,只是明白了一点,我们蒙古人不适合中原,只适合在草原驰骋。”
“我觉得陛下也不适合留在京师。”孛罗罕嘀咕。
奉天殿上空乌云密布、气氛凝重。
“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