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则海洋科学栏,记录的是几十年来全世界各地发现的人鱼事件。
所谓人鱼,就是上身是人,下半身是鱼,或者上半身是鱼下半身是人的怪物。许多人都曾通过各种途径对人鱼有或多或少的了解,为什么有的人认为它是虚构的而有的人认为是真实存在的呢?
认为虚构的原因,也许是内心深处对从未见过的事物的一种拒绝性,也许是对违背常理的事物的排斥性。
而认为它真实存在的呢,有对奇异世界的向往心,有对探索发现的认知心。同时,他们认为人鱼的故事存在于世界各地文明的几千年历史时光里,在世界尚未开化,交通语言能力不足以支持异地人类相互交流的时候,有关人鱼的故事就已经存在了。
从安徒生的《海的女儿》到迪斯尼的《小美人鱼》,再到高桥留美子的《人鱼之伤》,岩井俊二的《华莱士人鱼》,谷崎润一郎的短篇《人鱼叹息》,小川未明的童话作品《红色蜡烛与美人鱼》,唐娜?乔?娜波莉的奇幻《海妖悲歌》,梦枕貘的奇幻《阴阳师》中的短篇《白比丘尼》。
人鱼这种东西,以各种形态出现在全世界各地各个时间的文学作家笔下,而他们对人鱼的理解与描述虽各有偏差却大体一致。
西方,德国传说及诗歌中常提及的美丽人鱼罗蕾莱。她经常会在天色昏暗不明的时候出现在莱茵河畔,用她冷艳凄美的外表以及哀怨动人的歌声,迷惑过往的船夫,使其分心而失去方向,最后沉入河底。
日本的人鱼和西洋传说中的妖精人鱼的意思稍微有些不同。其姿态,不一定很美,不如说是奇形怪状较多。出现于若狭湾、九州、四国近海,只选在狂风暴雨迫近时现形。菊冈沾凉所着的《诸国里人谈》之中,十八世纪初叶,在若狭之国有渔夫加害人鱼而招致天灾的故事。若狭之国的大饭郡有一座御浅岳是御浅明神的居所,人鱼被当地的百姓称之为御浅明神的使者。
而在中国,人鱼被称为鲛人,在《山海经》、《太平广记》、《楚辞》、《搜神记》等等文学作品中都有记载。
这也就表明,有关人鱼的传说是全世界都有的,而且是从很早期的时间开始的,如果当时相隔一个大洋的两地没有文化交流,那么他们为什么不约而同的都对人鱼有所理解呢?
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人鱼确确实实是存在过的,甚至是如今依然存在,并被世界各地的人们所目击,从而走进传说。
……
艾尔维嘉打开了书的尾页,不出所料,这里是兰达尔关于事件的独特记载,收录的都是外面能看到却很平凡普通不令人相信的东西。但是对于兰达尔人来说,这些才是最可靠的,甚至可以说,事实本就如此。
……
“半鱼半人的海妖塞壬。她总是出现在狂风暴雨的海上,在岸边唱着凄美动人的歌声,媚惑往返海上的水手,使他们所驾驶的船,不由自主地驶向岸边的礁石,撞个粉碎。希腊英雄奥德修斯在航经该海域时,接受女巫瑟西的建议,让船员紧紧地塞住耳朵,以避免听到那惑人的歌声,又将没有塞住耳朵的自己紧紧绑在船桅上,以免受到蛊惑而发狂。
日本有一种类似人鱼的妖怪,叫做“矶姬”。她的下半身是鱼形,很像人鱼,但脸部却有很大的不同。口裂开至耳朵,有尖锐的牙,而且头上长着二支像鹿角的东西,是相当可怕的海妖。藏匿在狂风巨浪的海岸边,一有人靠近,就乘浪袭击,将人的身体从头开始扭转。矶姬是身长约二十至三十米多的妖怪,所以一旦被她狙击后,无论是多么有力道的男人都招架不住。
中国某块肥沃的土地北边,有一种叫作龙鱼的生物,长得像鲤鱼,名为陵鱼。这种鱼是水陆两栖的,是半人半鱼的姿态,具有人的脸和手脚。”
而在书的末尾右下角,写着一段艾尔维嘉最想要看到的文字——“在知道末日将要降临之后,亚特兰蒂斯岛的一些人在水底的岩洞安下身来。最终他们改换体貌,可以在水下用腮呼吸,并迁移到海洋更深处,在海床上建造了穹顶城市。用如同海底山脉一样的岩石外壳将其隐蔽起来。如此,他们在不被地表世界发现的情况下秘密存在了12000多年,并在12个穹顶城市里发展出和平、有序的文明,不受任何地表的骚乱和历史变迁的影响。”
她默默地合上书,目光透过窗户看向远方。
她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了,为什么一定要苦苦寻找海底的什么东西呢?海底到底有什么东西?是亚特兰蒂斯吗?
即使亚特兰蒂斯真的存在,而此刻也静静地伫立在万米之深的大洋地下,甚至,亚特兰蒂斯人仍然在大街小巷之间回荡。
可这一切又和她有什么关系呢?
为什么总是要莫名其妙地觉得自己有什么东西遗失在了那个地方,在自己的心海中不断地闪烁着金光,无时无刻不在召唤着她。
究竟是什么东西呢?对自己那么重要,就仿佛自己的生命,又或者说是灵魂。
她想要找到它,但是它遥不可及,大海如夜空闪烁,茫茫无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