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持久不衰的魅力在于:用最小的面积,惊人非凡地堆积了最大量的处世智慧!为什么这么说呢?你来看看黛玉在贾府这顿晚餐此间的讲究就明白了。
话说黛玉在贾母处吃的这顿晚餐,曹公用心写了贾府用膳前饭桌的摆设、饭桌上的布菜让位、如何吃饭入座,只见捧饭,安箸,进羹等进行得井然有序,鸦雀无声,这其间处处缠绕着奢华气派。
但曹公写这顿晚餐重点不是要显示出贾府吃饭时的奢华排场,他更重要的是要从中写出“人情世故”,如果你看不出这一点的话,跟着我的解读看就明白了。
好了,上章说到看到王夫人来了,荣府的一顿晚餐才算拉开帷幕,我们继续接着往下看原文:
【贾珠之妻李氏捧饭,熙凤安箸,王夫人进羹。】
贾珠,就是贾政与王夫人所生的长子,也就是贾母的长孙;李氏即李纨,她是贾珠的媳妇、贾母的长孙媳妇。
这个贾珠,我在《一汤一菩提》这个桥段讲过,贾珠英年早逝,李氏此时已当了多年的寡妇。
人来齐后,按照贾府豪门家规,孙子媳妇李氏、王熙凤和儿媳妇王夫人就必须亲手伺候老祖宗吃饭了,哪怕是像走过场一样。
话说一般的奴仆还没有资格伺候高高在上的贾母呢。为什么?应该是出于安全因素、卫生因素、亲密和谐因素的考量吧。
那个时候,吃一顿饭,就像在举办一个仪式,就像在虔诚地修行,放在今天来看,好像很繁琐。但在大部分人已经不愁温饱,吃饭升华到不求饱腹而是要求得一种对身体和谐的幸福感的前提下,我们破除一些陈规陋习,借鉴这种吃饭就像修行,认认真真地吃好每一顿饭的心态,是非常必要的。
这里得提一提我们的主人公小黛玉此刻的心情。话说黛玉这一天在荣府的贾母处、大舅家、二舅家这三个地方向长辈们请安问候,黛玉都表现得很得体,举手投足间,尽显名门闺秀的礼仪风范。她也在贾府里大开了眼界,但不知你发现没有,荣府那么气派华贵的一个豪门大世家,却一点也不投合黛玉的情怀,她没有家的归属感,在贾府,她的人生尽处是小心。
《红楼梦》是一本神秘重重、增长人的灵心慧性的人情世故。
书中每句话都笔致精纯美妙、大有玄机,值得细细揣摩解读,前面说过,即使是一顿家常便饭,也都有不少讲究、不少为人处世的智慧,永不落伍,是需要在有限的生命中精读的少数几本好书。
好了,闲话休提,当两个孙媳妇和一个儿媳妇按照家规依次把饭摆好,筷子摆好,汤也摆好之后,大家就该入席吃饭了。
那么吃饭的人又该怎么来入座呢?接下来就要讲到吃一顿饭座次的讲究了,这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与我们现在请客吃饭座次的安排很相似。
当贾母同黛玉以及三春入席落座后,那么,其他人还有没有资格入席落座呢?我们继续接着往下看原文:
【旁边丫鬟执着拂尘、漱盂、巾帕。李,凤二人立于案旁布让。外间伺候之媳妇丫鬟虽多,却连一声咳嗽不闻。】
“布让”:就是不断地给贾母和小姐们搛菜,劝餐。
这些人是不允许落座的,只有低眉顺眼地站着、随时听候差遣伺候落座之人的份儿。
那么李纨和凤姐,贵为贾府的大奶奶、二奶奶,为什么她们也不能与贾母们坐着一道吃饭呢?
原来,贾府遵循当时满族人的规矩,妇姑不同席,不敢坐。小姑的地位比媳妇还高。
王夫人之所以能落座,因为年长夫贵也,故李,凤二人代小姑之劳。
而我们现在已经破除了这些不合时宜的陈规陋习,已无此刻板繁琐礼规。
那时的人啊,生活在这些落伍的礼教下,着实可悲可叹也。
在贾府不但吃饭的人不能作声,旁边伺候的丫鬟人等也必须保持安静。这一点规矩,我们现在仍在传承。
作者也非常讨厌吃饭时听到有人在饭桌上吃个饭发出稀里哗啦的声响,非常让人反感,影响食欲。
好了,该做的人都坐下后:这样一来,黛玉和贾府三姐妹当时陪贾母吃饭时就是这样的情势:
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边四张空椅的座次为:左一:黛玉;左二:探春。右一:迎春;右二:惜春。
王夫人坐在一边,不能吃,在一旁陪着、监视服侍贾母的人是否周到。
李纨和凤姐是贾母的孙媳妇,同辈中的年长者,站在饭桌旁敬菜,也不能吃。
旁边丫环执着拂尘,漱盂,巾帕;外间伺候之媳妇丫环虽多,却连一声咳嗽不闻。
这样的座次体现了尊老爱幼的原则。
黛玉是新到的客人,又是外孙女,在贾母左手边第一空位落座。这也有讲究,因为左边的座位比右边的要尊贵一些,离贾母近的比离贾母远的又要尊贵一些。
一家子人围坐圆桌就餐,气氛显得那么雍容和顺,除了黛玉此时有些斯文拘谨外。
十里不同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