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其实是怡红院里很有才华的一个女孩子,记得她曾经说过这么一段话:“俗语说的好,‘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筵席',谁守谁一辈子呢?不过三年五载,各人干各人的去了。那时谁还管谁呢?”一时间小丫头佳蕙听后,伤感得泪眼婆娑……
人生永远就是如此,不过是赤条条来去,了无牵挂最好。
每个人属于自己的人生盛宴大多各领风骚三五年,小红这种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的感受,在民国才女林徽因的名言里也有精辟的论述:她说,每个人的一生都在演绎一幕又一幕的戏,或真或假,或长或短,或喜或悲。你在这场戏中扮演的那个我,我在那场戏中扮演的这个你,各自微笑,各自流泪。一场戏的结束,意味着另一场戏的开始,所以我们不必过于沉浸在昨天。你记住也好,你忘了也罢,生命本是场轮回,来来去去,何曾有过丝毫停歇。
好一句“一场戏的结束,意味着另一场戏的开始”。
宝玉没想到他与芳官这个“二等丫头饭”吃饭这一场戏才刚结束,被一等大丫头袭人、晴雯等很快知道这事后,他又得要与这两个怡红院丫头中的极品开始另一场戏了……
因对芳官受到宝玉宠爱而醋意顿生,于是袭人、晴雯对着宝玉说了一段酸溜溜的对话。
我们继续接着上一章的内容往下看原文:
【宝玉便出来,仍往红香圃寻众姐妹,芳官在后拿着巾扇。刚出了院门,只见袭人晴雯二人携手回来。宝玉问:"你们做什么?"】
吩咐小丫头们收拾完碗筷,小燕恰如其名,便飞也似地很快消失得无影无踪.去向柳嫂子报喜去了。
没了小燕动听的呢喃,宝玉在芳官那儿也呆了好长一段时间了,他忽然想到自己的贴身丫鬟袭人眼见自己大半天没影,估计又要着急着来找他了,遂约着芳官一块走出怡红院,准备去到众姐妹们聚在一起的红香圃。
你看,宝玉的活动圈子好窄啊,他寻来寻去,无非是成天在姐妹圈里打转。
刚来到怡红院门口,就在这时,宝玉遇见了来找他去红香圃厅上吃饭的袭人、晴雯。
“芳官在后拿着巾扇”:一顿饭后,芳官对宝玉已是难分难舍形影不离的架势了。
“只见袭人晴雯二人携手回来”:这给人的感觉二人形同姐妹般好亲热啊。看来,芳官,倒成了两个平日里有些芥蒂的小女子的和平鸽了。
"你们做什么?":宝玉这是明知故问吧。明知是该吃晚饭的时间,他还这么问?因为,宝玉已经意识到,袭人、晴雯来者不善善者不来,此番亲密地携手而来,可不单单只是来喊他回红香圃大厅吃晚饭那么简单,否则,用得着二人一块来么!
袭人、晴雯的到来,除了喊他去吃饭之外,还大有兴师问罪之意。
【袭人道:"摆下饭了,等你吃饭呢。"】
袭人此刻轻描淡写一句,其实后面她的话大有文章呢。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才刚在芳官那完了一场美妙的饭局,紧接着新的一轮又接踵而至。太阳底下永远没有可以永远停留的美好记忆。
【宝玉便笑着将方才吃的饭一节告诉了他两个。】
能感觉到宝玉此“笑”,笑得很惭愧好尴尬,他已经感觉到不妙了,以故与其等她们不依不饶的兴师问罪,不如自己索性老实招了,这样也许还能避免事态升级。
要知道,在那时主子和一个新来的丫头在一吃饭,那可是件逆天的大事!
【袭人笑道:"我说你是猫儿食,闻见了香就好。隔锅饭儿香。虽然如此,也该上去陪他们多少应个景儿。"】
宝玉把在芳官那儿已吃过饭一事告诉了袭人、晴雯。
袭人听完宝玉的老实招供,表现得平和通达,她碍于自己作为怡红院丫头们领导的面子,话说得顾大局识大体,她说宝玉跟猫一样,闻见香就要吃一口,宝玉这是“隔锅饭儿香”情结,劝宝玉不该不管不顾丢下来为他庆生的众人,多少也该去敷衍一番,应酬一下才不失礼数呀。
袭人在此说宝玉是“猫儿食”,是“隔锅饭儿香”,袭人这话说得很委婉,咋一听说得合情合理,但仔细一过脑,就会琢磨出袭人这话可是绵里藏针,话中有话,语带双敲,隐含着对芳官受宝玉待见的醋意。似在对晴雯说:宝玉不过就像只猫,猫饿了总要偷腥解馋,这事很快就会如风过耳过去了,咱俩大可不必为此紧张。
这里先说说什么是“猫儿食”:指人饭量小,食无定时。宝玉和芳官都是猫儿食。
再来说说“隔锅饭儿香”是什么意思:南京有句俗话叫:“隔锅饭香”,意思是自己家的饭菜再好,也不如别人家的香,即过去有人崇洋媚外,认为外国的月亮比较圆一样的意思。
宝玉珍馐美食吃惯了,以致于吃什么都不香了,所以素来是猫儿食,今儿偶来芳官处吃一顿,其实那菜肴烹制也非有什么特别之处,可宝玉却觉得口味一新,风卷残云地吞食着,所以袭人说他是隔锅饭儿香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