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这次秦晋联军来到,
理由就是郑文公“不听”晋文公令号,
背地里让楚成王做自己的领导,
这种行为大逆不道,
晋国当然要前来争剿,
秦晋两国关系之好,
响应晋国的出兵之邀,
当然不会出乎郑国人的意料,
郑国面临的苦恼,
是即将到来的抢掠杀烧,
如何才能瓦解冰消?
如果说郑国国君没有能力,
但他们国内还算是人才济济,
每次国家面临危机,
总有人站出来化解难题,
面对秦晋强敌,
有位老臣烛之武虽然地位较低,
但却勇敢地独自潜入秦军营地,
见到秦穆公后做出一番建议,
使秦军撇下晋军而去,
烛之武究竟用了哪些词句,
竟然战胜了杀人的兵器?
其实烛之武说的就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
让秦穆公看清了得失利弊——
秦国帮晋国得不到什么实际利益,
毕竟秦郑之间没有什么交集,
打赢郑国也扩大不了秦国的面积,
即便能抢到点而财宝珍稀,
但郑国也可以直接赠予,
流血牺牲又是何必?
征服郑国只能让晋国如虎添翼,
这又怎么符合秦国东扩争霸的本意?
总之秦国帮晋国是弊大于利,
秦穆公听到了这么精准的分析,
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放弃,
不光亲自率领主力撤离,
还留下一支军队帮着郑国守卫京畿,
看着秦国对自己“背信弃义”,
狐偃本想带兵追击,
晋文公却没有允许,
理由是秦国曾无数次帮过自己,
忘恩负义攻打秦军绝不可以,
何况重耳不想和秦国撕破脸皮,
毕竟同时对抗秦楚两国实在不易。
可秦穆公真需要烛之武的言语,
才会明白自己只是晋文公的“工具”?
表面上看秦国帮助晋国是不得已,
但实际上使秦国在郑国树立了大旗,
甚至养兵都不用消耗自己的粮米,
也许这才是秦穆公的真正目的,
只是需要一个人点破其中的“秘密”,
秦国的出兵和撤离才显得有理有据,
然而凭借在大国之间的周旋交际,
却让郑国又一次得到了喘息,
更使得秦晋之间的紧密关系,
从此正式裂开了一道缝隙。
秦晋很难再做到亲密无间,
彼此愈发虎视眈眈,
等到郑国解围后两年,
晋文公走向了生命的终点,
郑文公也在同年殡天,
驻扎在郑国的秦国官员,
趁郑国内部比较麻烦,
立刻给秦穆公送上密函,
请求做埋伏在郑国的内线,
只要将秦兵向郑国派遣,
他们会里应外合打开城关,
如此拿下郑国非常简单,
嬴任好终于等到了机会向东扩展,
便不顾百里奚和蹇叔的苦劝,
派百里奚的儿子孟明视等三位将官,
指挥大兵数万,
一路高歌向郑国进犯。
尽管郑国又一次面临危难,
可总会有人帮祖国转危为安,
这次站出来的是一个叫弦高的牛贩,
他与秦军在滑国的相遇纯属偶然,
经过他的分析和判断,
认定秦国使的就是偷袭手段,
于是弦高立刻“乔装改扮”,
说自己是郑国的使者前来拜见,
并且把自己的牛拿出来贡献,
慰劳秦军将士一顿美餐,
孟明视没有察觉弦高对他的欺骗,
反而认为郑国早已准备万全,
偷袭的计划已不可能实现,
还容易兵败难返,
吓得他们噤若寒蝉,
决定回国再作打算,
可如此回去过于难堪,
索性就地将滑国侵占,
抢夺了大量的宝贝与金钱,
算是勉强保住了自己的脸面——
无辜的滑国就这么可怜。
同时在郑国那边,
郑穆公派人到秦国军营刺探,
发现秦军厉兵秣马积极操练,
证实了弦高所言,
立刻决定将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