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让楚国君臣争得不知疲惫,
可见这个女人独特的魅力和光辉,
等到楚庄王死后楚国式微,
巫臣也如愿和夏姬终身相随,
而相关人物的所作所为,
导致了楚国腹背受敌陷入苦累,
这是后话暂不闲赘。
楚国眼前的任务当然是争霸,
手段自然是四处征伐,
像陈国郑国这样的国家,
实力不小不大,
正合适楚国向晋国施压,
前脚刚刚将陈国拿下,
第二年便选择对郑国开打。
郑国被两大强国包夹,
只能选择轮流投降的做法,
一方面向晋国求援抵抗楚国兵马,
另一方面投降楚国免遭残杀,
等到晋国三军抵达,
发现已经没有意义在郑国驻扎,
中军主帅荀林父本打算哪来回哪,
撤兵后再做长远计划,
无奈如今的晋国人多嘴杂,
曾经的功臣后代能力虽然欠佳,
但地位和权力几乎没有变化,
比如先轸的曾孙先榖无所惧怕,
却比曾祖战神有天地之差,
作为中军副帅的他,
对荀林父的提议公开责骂,
认为楚国很容易被击垮,
撤退反而会成为诸侯的笑话,
他便不顾荀林父的统辖,
冒冒失失独自率军向楚军驻地进发,
好像他先榖一定能打得楚国满地找牙。
荀林父又急又气心乱如麻,
明知会让楚国打得丢盔卸甲,
又不能抛下这个傻瓜,
撤兵回国的计划只好作罢,
既然无力阻止势态下滑,
也只好一起承担兵败的惩罚。
一面是窝窝囊囊的荀林父,
另一面是强大而又团结的楚,
早已没有悬念的胜负,
却因为荒唐的过程值得讲述,
有如闹剧般的战略战术,
再加上一些列误打误撞的失误,
整个战争都让人捧腹。
因为晋军不单单只有先榖,
还有其他愚蠢的贵族,
比如魏锜就很像他的父祖,
他父亲魏犨就是著名的莽夫,
但魏锜却没有老爹的勇武,
只有狭隘的自私与嫉妒,
因为自己没有更好的仕途,
他便打算彻底将楚庄王激怒,
最好让荀林父他们被俘虏,
这样自己在晋国才可能有出路;
赵旃来自赵穿的门户,
他父亲为了赵盾叛逆弑主,
赵旃没有进入六卿当然不满足,
他和魏锜“默契”地想到一处,
于是二人先后到楚营挑衅侮辱,
最终激怒楚军倾巢而出,
彻底打乱了荀林父的战略部署。
任用这俩坏事的“二百五”,
并不是荀林父有眼无珠,
只能说他怯懦如鼠,
对手下和自己的矛盾冲突,
选择的是忍耐和让步,
不敢用强力手段将他们制服,
然而说这些都已于事无补,
楚庄王已经率大军杀入,
毫无防备的晋军根本抵挡不住,
无奈的荀林父只有叫苦,
立刻下令撤退认输,
慌乱的晋军在黄河争船抢渡,
跑慢的只能引颈就戮,
再看先榖逃脱战场的速度,
堪称动若脱兔!
晋军的溃败异常惨烈,
首先荀林父的号令就令人费解,
“先济者有赏”是明显的胆怯,
混乱让晋国将士彻底缴械,
战斗从“浴血”变成了“流血”,
更可怕的是由于他们撤退心切,
斗不过楚军却有能力将自家人解决,
河里的士兵努力往船上贴,
本能地伸手抓船渴望战友提携,
船上的士兵面对“抢船”同胞的威胁,
也本能地举刀斩削,
无数的手指被砍成若干截,
按照《左传》的精妙描写,
“舟中之指可掬也”,
指头多得可以用手捧接!
可叹晋文公当年霸业,
经邲一战灰飞烟灭……
相比于晋国的惨重伤亡,
楚国也难免损兵折将,
连尹襄老便战死在沙场,
这让夏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