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访问狗国可以从这里爬行,
若访问人国就快点开门让我入城!
等楚王见到了晏平仲,
再次对他的身材出言讥讽,
晏子的回答也毫不留情,
说我们齐国使臣也分三六九等,
上等人访问的国家受人尊重,
像我这种下等人只配到楚国活动,
搞得楚王两次戏弄都没得逞。
可他接下来的举动更对齐国不敬,
派人押一名囚犯穿过宫廷,
楚王立刻审问他是哪国来的百姓,
囚犯说自己是从齐国入境,
到楚国偷窃只为活命,
楚王借此嘲笑齐国百姓贫穷,
是不是天生就有这种劣性?
可晏子是何等高明?
反唇相讥这都怪楚国的民风,
他在我齐国行为端正,
到了楚国才染上偷窃的毛病,
看来楚国的治安需要好好调整。
如此三次让楚王丢脸扫兴,
晏子让齐国大获全胜,
在诸侯中赢得了更大的名声,
然而分析《晏子使楚》的全过程,
还真让人觉得疑点重重,
首先不符合当时的外交礼仪传统,
其次晏婴和楚王的斗智斗勇,
根本看不出这是一个智慧的英雄,
反而像小儿斗口般幼稚对顶,
不符合双方的身份特征,
楚国在城外羞辱晏婴的行径,
绝对会引发齐楚的战争,
还会有接下来入城交流的可能?
另外在当时的平民住所比较固定,
“移民”基本都是贵族逃难避凶,
再者就是奴隶或者野人蛮丁,
“国籍”对他们基本无用,
拿这些羞辱诸侯使者纯属瞎折腾,
最后考虑到司马迁对晏子的尊崇,
《史记》宁可将“赵氏孤儿”传诵,
都没记录“晏子使楚”的任何行踪,
只能说明此事有待考证,
当然这些问题没必要纠缠太清,
晏子使楚的传闻种种,
一方面是为了将贤人歌颂,
另一方面是要挖苦讽刺昏君楚灵。
楚灵王有个鼎鼎有名的爷爷,
那便是开创了绝顶的霸业,
楚庄王这个春秋诸侯中的豪杰,
楚庄王的王位由共王和康王父子续接,
楚共王刚与晋厉公弭兵和解,
四年后就险些在鄢陵被晋国消灭,
接着三十年天下相对和谐,
诸侯国内部才有精力出现分裂,
除了晋悼公能力卓绝,
三桓崔庆等奸邪,
都开始了都不同程度的僭越,
只可惜晋悼公英年凋谢,
晋平公没能力将权臣解决,
诸侯之间更加放松彼此的警戒,
过了首次弭兵后的三十三载岁月,
楚康王与晋平公再次相约,
第二次弭兵和平宣言得以书写。
楚灵王做为楚康王的弟弟始终活跃,
他叫公子围的时候就很顽劣,
等到楚康王薨后传位给自己的骨血,
郏傲开始统治楚国的朝野,
楚灵王一心想夺走父兄的一切,
发动政变残杀侄儿毫不退却,
堂而皇之入主楚王宫阙,
从此楚灵王留下历史专有的一页。
了解楚灵王登位的大致梗概,
可见他不一般的道德败坏,
但人似乎永远都有例外,
还是说他在做公子的年代,
有位穿封戌对敌将生擒活逮,
但公子围在战场上就耍赖,
偏说活捉敌将是自己的能耐,
穿封戌被公子围气得无奈,
最后求助太宰伯州犁帮忙决裁,
伯太宰的审讯很是奇怪——
他看着俘虏先将手向高抬,
介绍公子围是楚国王室的血脉,
提到穿封戌时将手向下压甩,
说这位大夫是楚国的优秀人才,
然后让这名战俘自己表态,
是谁将他真正地战败?
敌将承认是公子围手疾眼快,
才让自己遭受被擒之灾,
气得穿封戌满脸煞白,
一定要杀公子围讨回公道债,
这也是成语“上下其手”的由来,
如今对这个词的理解已有更改,
变成了猥琐下流为非作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