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范蠡陪同勾践夫妇,
一起到吴国认罪服输,
为表诚意甘愿为奴,
然而即便勾践有心承受屈辱,
也遇到了不少艰难险阻,
因为在吴国的领导层内部,
由于意见不同起了冲突——
伍子胥坚决主张彻底将勾践铲除,
以免他领导越国重新复苏,
未来还会反攻吞吴,
文种也知道在伍子胥那没有生路,
于是想到求伯嚭帮忙相助,
伍伯二人凭能力都是人中翘楚,
但伍子胥做人更加刚烈顽固,
当年逃亡经历了危险无数,
可为实现目的不畏各种艰苦,
否则也不会对楚平王鞭尸掘墓;
至于伯嚭则更加迷恋美色与财富,
所以文种选择对伯嚭贿赂,
希望伯嚭能将夫差努力说服,
果然引发了夫差的思考和感悟,
他明白吴越既然已分出胜负,
报仇成功就没必要将越人尽诛,
如果吴国对越国彻底杀戮,
势必会激起越国人的拼死抵触,
万一勾践最后纠集残余部署,
以命抵命对吴军反扑,
恐怕夫差的胜利也没什么好处,
联想到楚国当年反抗的激烈程度,
再加上越人本就是不畏流血的蛮族,
真不如接受勾践做自己的奴仆,
反而会让面子赚得十足,
更有利于吴国参与中原争霸角逐,
绝对会引起中原诸侯的瞩目,
所以夫差置伍子胥的建议不顾,
选择了对勾践和越国的宽恕,
勾践因此才没能走向末路穷途。
后世有人批评伯嚭贪心无数,
如果不是因为他对越国财色的贪图,
吴国可能不会被越国颠覆,
这不免是片面的“控诉”,
贪财误国诚然可恶,
但越国真的那么好对付?
可以说伍子胥对楚国恨之入骨,
远超他对越国的关注,
而楚国还是照样保住了国土,
夫差对越国的恨才是铭刻肺腑,
即使夫差率兵向越国深入,
最后恐怕也不容易防守常驻,
所以也很难有更好的战略战术,
伯嚭恐怕也只是夫差的替罪人物,
可伍子胥对放过越国确实愤怒,
夫差也愈发反感这位老臣的跋扈,
君臣矛盾到最后无法平复,
也就不在意他对吴国的守护,
这为吴国的最终失败留下了余毒,
隐患从此在他们之间潜伏。
勾践让夫差相信自己诚心认罚,
在吴国甘愿忍受各种凌辱和欺压,
他可以替夫差拉车权当战马,
他也能在承受吴国人的各种责骂,
哪怕是低贱小人的毒打,
可以说勾践的内心极度扭曲挣扎,
为了赢得信任的更多筹码,
甚至品尝夫差的粪便都不惧怕,
付出了这种常人难以想象的代价,
再加上伯嚭也替勾践说好话,
夫差终于决定放勾践返回国家,
勾践忠心耿耿地任眼泪奔洒,
发誓要用越国的一切报答,
只有伍子胥对这个决定气恼交加,
这注定让他和夫差的关系进一步恶化,
久而久之君臣间的情谊彻底坍塌,
最后夫差下令让伍子胥自杀,
伍子胥的遗言是将自己的人头留下,
高高地在吴国城墙上悬挂,
目的是死后也要看到越国前来攻伐,
以证明自己比夫差更正确伟大。
有人说伍子胥死于夫差的义绝恩寡,
又或者说是伯嚭谋害诡计毒辣,
可如果伍子胥能懂得做忠臣的办法,
心胸也更加开朗豁达,
不总认为自己辅佐过夫差的爸爸,
就对夫差不够恭敬任意比划,
他不会落得如此凄惨尴尬,
有他辅佐夫差以防越国使诈,
远胜过他死后吴国人才更匮乏,
所以说他这个忠臣做得有些虚假,
更多的是为了自己的虚荣不被践踏,
纵观伍员的一生都比较促狭,
他和真正忠臣的距离可谓海角书丛,
吴国最终被越国击垮,
伍子胥的过失比功劳更多更复杂,
当然吴国的结局不可能完全都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