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在商鞅变法的时代,
诸侯普遍都开启了变法整改,
因此可以称之为第二轮“竞赛”,
而魏楚两国作为第一轮的“改革派”,
率先积累了丰富的资财,
相当于拥有了早期强国的招牌,
然而魏楚也有着不同的心态,
楚国当时由楚宣王主宰,
这位国君懂得将臣下如何统率,
忠臣的劝谏即使对他造成了阻碍,
楚宣王也不会肆意迫害,
他对忠言逆耳的道理清醒明白,
反而还鼓励臣下言路尽开,
多指正自己存在的不足或失败,
这和田因齐有着相似的胸怀,
所以楚国依旧拥有强者的气概。
至于魏国在前文中已有多次记载,
魏罃那君主做得实在不光彩,
与齐国炫富斗宝可见其目光狭窄,
如果说这像是一个幼稚的婴孩,
出于他的本性实属无奈,
那么他对公叔痤的建议不理不睬,
则说明他没有眼光发现人材,
这种错误实在是不应该,
导致卫鞅平安“逃往”国外……
其实很多的人材在魏国留不下来,
这不得不让人感到奇怪,
以魏国的实力完全可以搭建大平台,
让各种能人充分发挥自己的能耐,
可事实就是让人目瞪口呆,
先有吴起遭人排挤忌猜,
才有了他在楚国的大展风采,
后有卫鞅在魏国的“休闲自在”,
以至于等到机会助秦国名震四海,
接着更有孙膑这个顶级的军事天才,
竟然在魏国遭遇灭顶之灾!
未来还有很多贤人或者被出卖,
或者能力被人为地“掩埋”,
总之魏国人欠下了太多的“人情债”,
导致很多英才帮助他国对祖国破坏,
加速了魏国被历史淘汰。
但是一个魏罃不至于毁了整个国脉,
只能说魏国早期发展得太快,
致使几代继承人自认为英雄豪迈,
富足的生活却让他们紧盯钱袋,
掌权者为了私利甚至不惜为非作歹,
曾经的先进用人制度彻底不再,
可以说魏国好似晋国“转世投胎”,
过早的强盛让这些“强者”盲目狭隘,
最终也不可避免地“早衰”,
可见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城塞,
似乎都无法将这种“规律”抛甩,
因此无需对过早成功者盲目崇拜,
早熟早慧的结局很可能只剩下悲哀……
一起来看当时诸侯各国的情况,
秦国的崛起需要继续依靠商鞅,
其他各国应属齐国最强,
魏国的实力虽然有所下降,
但在当时也还算是兵强马壮,
而齐国变强正是靠魏国的“帮忙”,
因为孙膑在魏国遇害遭殃,
被齐国接走后重用导致此消彼长,
那么孙膑在魏国苦难到什么样?
这就需要从孙膑的身世开始说讲,
据说孙膑是孙武子的后世子孙儿郎,
当然这只是一种推测猜想,
毕竟都是姓孙的军事谋略的巨匠,
其实孙膑很多故事都值得考量,
他师父鬼谷子的身份可谓语焉不详,
“鬼谷仙师”这样的名号虽响,
但一看就知道这是后人的传说夸张,
比较准确的应该是孙膑的有个同学姓庞,
孙庞斗智早已经过千古传唱。
孙膑和庞涓年少时是好友同窗,
庞涓率先“毕业”来到魏国闯荡,
凭借着本领在魏国领兵为将,
他的军事才能在当时算是优良,
率领魏军打过几次胜仗,
很快便得到了魏罃的欣赏,
等到孙膑“毕业”后将庞涓寻访,
期待着能与老友富贵共享,
然而庞涓知道孙膑的学识更为博广,
论兵法谋略孙膑也比自己更棒,
如果和孙膑同时上战场,
功劳基本会被孙膑“抢光”,
那他庞涓很快会在魏国丧失光芒,
可要是孙膑到了其他国家做官领饷,
这样强大的敌手更是无法对抗,
所以为了自己的前途一片“光亮”,
在魏国的权位能够持续上涨,
更要防止孙膑投入敌人的国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