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商鞅若无价值供人压榨,
等待他的只有泥土黄沙,
如同一杯泡得没有颜色的残茶,
或是一朵凋谢的明日黄花,
只不过商鞅树立过多遭尽恨骂,
即使不被车裂也会千刀万剐。
此后的秦国有空就将魏国攻打,
一方面为彰显自己的实力足以称霸,
另一方面也报复魏国曾经的欺压,
新任的“大良造”公孙衍因此显达,
其实公孙衍也本是魏国臣下,
估计当年的魏惠王也没瞧得上他,
所以他才在秦国开始政治生涯,
自然也乐于对魏国讨伐,
斩首八万魏军堪称杀人如麻,
这才让魏罃知道了公孙衍的“可怕”,
兼之商鞅在世时的名声越来越大,
证明了公叔痤当年的预测不假,
如今的公孙衍再次让魏国付出代价,
魏罃认识到了自己该有多傻,
这么多优秀人才都被自己随意抛洒,
搞得自己人去他国尽忠保驾,
要怪只能怪自己眼亮心瞎,
没能提前扼杀这些希望的萌芽,
害得自家军民惨遭敌国践踏,
国家的实力不断被拖垮,
这就是对自己有眼无珠的惩罚!
魏惠王只想将耻辱洗刷,
同时避免国力进一步下滑,
主动派人入秦与公孙衍接洽,
用重金贿赂希望他能有所变化,
公孙衍既有实惠可以搜刮,
又能和祖国相处得融洽,
让他在利益和忠诚面前无需挣扎,
立刻建议嬴驷重新谋划,
转移兵锋向义渠这个西戎部落进发,
虽说戎狄的战斗力也属于上佳,
但比起魏国军队还是略差,
这样一方面可以让秦军休养缓乏,
另一方面将身边隐患连根铲挖,
今后再东进更是轻松稳拿。
不想张仪此时正在秦国闲暇,
他对这种建议当然是清晰明察,
破坏了公孙衍对秦国使诈,
便可以将嬴驷对自己的信任牢抓,
所以他找机会进谏君主并认真解答:
公孙衍不忠不义虚伪狡猾,
魏惠王肯定对他贿赂了一大把,
才会建议国君您找西戎打架,
这简直是将秦国的利益肆意戏耍,
此等小人必定是魏国的爪牙,
作为间谍在您身边安插,
只有将他的官职免罢,
方可保证秦国不会被里外包夹,
君主才能放心地将国家统辖。
嬴驷被张仪的进言所触动,
估计他本来也怀疑公孙衍不能尽忠,
如果不将此“卖国贼”严惩,
秦国恐怕不会继续姓嬴,
再经过进一步与张仪的交谈和倾听,
发现自己的想法张仪能懂,
自己也需要张仪这样的才能,
这位年轻的君主很快做出决定,
对张仪下达正式任命,
第一步先做秦国的客卿,
随着张仪为秦国立功,
最终为了表示对张仪的器重,
给予他“相邦”这一官职名称,
相邦如同丞相需要治国理政,
可让张仪富国强兵实在难堪大用,
只是当时的秦国已有了完善的法令,
国内运转的框架基本完整,
用张仪可以使国家的外交更轻松,
所以嬴驷才对他如此推崇,
张仪终于实现了自己追求的人生。
但是对公孙衍来说只能是噩梦,
谁都知道秦法的严苛凶猛,
一旦被国君认定了罪行,
面临的痛苦任谁都会胆颤心惊,
吓得公孙衍只能逃离秦境,
毕竟他与商鞅截然不同,
商鞅自己把全世界得罪个干净,
到哪都无处隐匿行踪,
可公孙衍已经和魏王攀上了交情,
祖国对他一定是张开怀抱热烈欢迎,
从此公孙衍和张仪开始了交锋——
张仪的外交主张叫“连横”,
公孙衍就力推“合纵”,
他们因此才有了“纵横家”之名,
“连横”就是秦国外交自西向东,
对其他国家有选择地拉拢,
“合纵”则是由北向南贯通,
各大小君主结成广泛同盟,
用所谓的“抱团取暖”也强秦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