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熊槐对郑袖是情真意厚,
为了让这位爱姬在自己身边长留,
这位楚王对张仪的仇怨便不想追究,
张仪因此延长了自己的阳寿,
可这一举动却气得屈原痛斥君王荒谬,
即使熊槐明知自己行为丑陋,
甚至已经开始了后悔内疚,
不应该放走张仪这个“国际大忽悠”,
可君王又怎能容忍臣下开不敬之口?
从此楚怀王让屈原远离自己左右,
这也加剧了他自己的衰败腐朽。
无论楚国这边如何折腾,
反正张仪已经躲过了楚国的“严惩”,
但他并没有急于回到秦王宫,
反而继续向北来到韩国的朝廷,
可见他在楚国主要是为了将楚人捉弄,
而游说他国才能有效破坏合纵。
张仪对刚即位的韩襄王连吓带哄,
首先介绍了秦军的战斗作风,
秦国人打仗完全是丢弃盔甲彻底玩命,
因为在秦国一个人头就是一记军功,
所以秦兵基本上是一手抓着人头汇总,
另一只手抄起武器勇敢冲锋,
可见他们杀得兴起如同癫狂发疯,
面对这样一群凶神恶煞一样的士兵,
其他国家的军队都会吓得不轻,
哪还有斗志与秦军抗衡?
张仪所说的倒是实情,
虎狼秦军绝非浪得虚名,
韩国本就是最弱的战国“第七雄”,
何况韩襄王刚刚成为一国首领,
无论是经验还是气度都属初级水平,
早就畏惧了秦军的勇猛。
看到韩王已经对秦国表示出惊恐,
张仪又拿出“好处”对韩襄王怂恿,
建议他只要放弃与别国的同盟,
一心一意对秦国恭敬顺从,
秦国也会把韩国当成自己的“弟兄”,
保护他不再受楚魏等邻国的欺凌,
韩襄王立刻表示要对秦国进贡,
从此与秦国结约加入连横。
张仪这才带着这次出使任务的小胜,
回到秦国接受赏赐与敕封,
然后再次出访选择一路向东,
直抵齐国与齐宣王沟通,
张仪知道齐国的实力强盛,
所以他的策略立足于为齐王提醒——
别看你齐国表面上兵多将勇,
还有韩、赵、魏做齐国的“保护屏”,
使得齐秦两国没有接壤的边境,
可三晋已经选择将秦国侍奉,
反过来就成了秦国的“军营”,
一旦秦国选择向齐国出征,
不仅会一路畅行,
韩、赵、魏还可会做秦国的帮凶,
更别忘了楚、燕也会骚扰不停,
让齐国的南北界难以安宁,
一旦这些不利局面全部形成,
齐国在强大恐怕也难支撑,
如今的辉煌只能变成“曾经”,
那时再后悔疏远秦国也已经无用,
可以说张仪抓住了齐国的所有漏洞,
然后有针对性地冷嘲热讽,
听得齐宣王不得不点头认同,
并且表态以后也要对秦国恭敬。
说服齐国后张仪向赵国移动,
赵国的君主赵雍对治国还在摸索中,
张仪直接告诉赵雍,
齐国已经被大秦掌控,
你赵国若再不听秦国号令,
以后难免出现赵国被瓜分的情景,
可见张仪还是信口雌黄般里唬外蒙,
完全不考虑自己所说的内容,
反正当时没有现代的通讯途径,
兼之张仪说谎又从来不脸红,
态度里还处处透露着强硬,
所以各国君王一方面恨骂盟友的不坚定,
另一方面又不敢与秦国硬碰,
宁肯暂时相信张仪言论的真实性,
也不想落入各国猜忌后挖下的陷阱,
这次合纵又被张仪瓦解得极为轻松,
赵雍当然也只得表示对秦尊崇。
最后剩下的燕国更好拉拢,
张仪直接讲明其他国都已畏惧秦嬴,
你小小的燕国又有何德何能,
竟敢与天下各路人马斗争?
而当时的燕昭王正忙着让国力稳步上升,
复仇齐国才是他的重中之重,
至于其他国家的结盟邀请,
无论是谁燕昭王都表示欢迎,
这样一来张仪实现了破坏合纵的美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