蔺相如一见廉颇如此小气,
便处处躲开廉颇故意不与其相遇,
廉颇一见蔺相如总是选择回避,
更觉得这个小人物出身低贱卑鄙,
却没有想通是什么使蔺相如如此成器,
可蔺相如的手下对廉颇很不满意,
他们不解蔺相如处处避让又是何必?
蔺相如便解释自己的想法和动机,
廉颇与秦王的怒火相比,
对付哪个会更加容易?
自己都不怕秦王的暴虐向欺,
何况这区区武夫对自己的苦苦相逼?
只不过他不想与廉颇的矛盾加剧,
因为只有他们二人联手抗敌,
秦国人才不敢对赵国有所觊觎,
如果他们二人的内部矛盾不断升级,
对赵国来说是从里到外裂开缝隙,
秦国人一旦看到这个问题,
若借机来攻赵国该如何抵御?
所以为了整个国家的利益,
自己受那么一点“委屈”,
又有什么不可以?
蔺相如讲出的这一番道理,
经过赵国人的相互口耳传递,
很快就传到了廉颇那里,
老将军这才意识到自己的狭隘痴愚,
他不仅后悔对蔺相如的妒嫉,
为了虚荣竟不能顾全大局,
更佩服蔺相如深明大义,
所以悔恨得廉颇除了痛哭流涕,
更决定要登门谢罪请蔺相如原谅自己,
才能让这一切过错与愧疚消去,
于是也有了“负荆请罪”这条著名的成语。
廉颇将荆条背在背后赤裸身体,
请蔺相如拿荆条抽打自己的身躯,
以此证明诚信认罪赔礼,
蔺相如对此当然不会应许,
反而搀扶起廉颇请将军不要有什么顾虑,
一个诚心悔过另一个尽显谦虚,
廉蔺从此成为生死之交结下深厚情谊,
《将相和》的故事便从这里摘取,
当然在那个时代没有明显的文武分区,
不会有“文官”“武将”这样的生硬分离,
廉颇也可以作为相国治理政治经济,
蔺相如一样能带兵攻魏伐齐,
而所谓的文臣武将的关系,
不过是经过了民间艺术不断地演绎,
才发展成“将相”各自分工的艺术逻辑。
这个小常识介绍完毕,
赵国的故事接下来继续,
有了这二人的同心协力互不猜忌,
赵国的事业再一次有了稳定的根基,
然而赵国又不可能只靠他俩便万事大吉,
还要有更多的贤臣能吏,
比如赵奢也是国家的重要膀臂,
这位“马服君”在军事上也屡获胜利,
他的军事才能连田单都佩服唏嘘,
所以有了赵奢廉蔺等人的汇聚,
再算上短期效力的乐毅,
大批量优秀人才聚集,
再次证明这是一个国家强盛的依据。
然而楚国有贤才却只能郁郁哭泣,
最终因回天无力选择投江自溺,
尽管楚国当时对他选择放弃,
使他的一生都尽显悲悲惨惨戚戚,
但后人忘不了他那伟大的人格与文笔,
几千年来都在用各种形式为之献祭,
端午节也成了对他最深刻的追忆。
屈原的伟大可谓千古不朽,
他的政治才能以及文采风流,
在属于他自己的时代已经取得了成就,
然而他的魅力持续而又悠久,
在他逝世两千多年以后,
已经蜚声国际影响力深厚,
作为中华民族浪漫主义诗坛的第一领袖,
他与哥白尼、莎士比亚、拉伯雷并肩齐头,
被尊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誉满全球!
只可惜屈子在世时满是悲苦愤忧,
因为他生活的“战国”早已不比“春秋”,
春秋时的大楚绝对是顶级诸侯,
在乱世汪洋中犹如巨型航母一艘,
他们敢于最早称王无视大周,
更是在楚庄王之后称霸天下拔得头筹,
可自从战国时代特别是楚怀王当上元首,
楚国数次因张仪和秦国的戏弄蒙羞,
身为楚国贵族的屈子怎能不哀怨忧愁?
其实屈原是芈姓屈氏属于楚国贵胄,
名曰“屈平”字取为“原”才将尊称永留,
年轻时便以博闻强记被公认为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