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嬴稷的才智足以看懂信中的比喻,
比如信中夸赞秦王足够威仪,
但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材被秦王收取,
这封信有意无意地在刺激着嬴稷的“隐疾”,
秦昭襄王更是早已明白了这封信的用意,
所以立刻决定召范睢进宫共解难题。
终于得到了秦王召见的这份特许,
范睢决定要做得更绝更无所畏惧——
他一进秦宫便寻找穰侯的府邸,
高呼在秦国只知道太后与穰侯姐弟,
表面上完全不考虑了秦王的威严和声誉,
虽然秦人怕穰侯轻秦王已是公开秘密,
但也没有人敢这么大胆子公开对君王向欺,
范睢的大喊好似打破沉默世界的武器,
吓得秦国守卫与宦官大汗淋漓,
更彻底让嬴稷下定决心“独立”,
于是他不但不怪罪“张禄”的失礼,
反而单独请范睢入宫对自己提点教育。
当然范睢不敢直接就批评外戚,
反而肯定了魏冉等人的功绩,
但他更指出穰侯在发展着自己的党羽,
实际上这是对王权的蚕食与侵袭,
长久下去必然对王权有所压挤,
面对着范睢的直抒胸臆,
嬴稷越发觉得这看法很有道理,
这位秦昭襄王总算是有了心腹可依,
更有勇气与母亲和舅舅脱离关系,
最终摆脱外戚掌控的“藩篱”,
但范睢对秦王并不止这一点启迪,
更重要的是秦国新国策也是由范睢发起,
可以说这套外交谋略是长远大计,
保障了秦国开疆扩土的根基,
进攻还是结盟主要看秦国与各国的距离,
甚至影响到了如今的国际格局,
那边是“远交近攻”这一成功的外交规律。
凭借着范睢为秦国提供的各种想法,
这位高人也终于开始了自己的仕途通达,
但是他的前景依旧比较复杂,
毕竟魏冉等人的势力异常强大,
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彻底连根除拔,
所以他暂时以“客卿”的身份为秦谋划,
可是秦王对他的信任可谓无以复加,
如日中天的范睢当然有机会陪王伴驾。
“远交近攻”的确让秦国发生了质的变化,
秦国以往都是看中哪就打哪,
而这基本都在为权臣“添砖加瓦”,
导致很多土地虽然成功地拿下,
却成为“飞地”变成了表面的浮华,
并不能归属于秦昭襄王直接统辖,
不仅没有收割上来多少庄稼,
反而让国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投入的是秦国的军械与铠甲,
得到的实惠却是穰侯等人有机会“称霸”,
而这些“飞地”由于被其他国家包夹,
又因为难以防守遭到各国的攻打,
而秦国的尊严又不可以被击垮,
于是秦王还要派兵将“耻辱”洗刷。
面对这种舍近求远的无意义厮杀,
范睢建议秦王最好作罢,
秦国应该从脚下一步步向前碾压,
这样得到的每一寸土地更方便派兵驻扎,
稳扎稳打当然会节约更多的兵马,
对那些暂时还触碰不到的国家,
或者应该主动与之示好接洽,
或者利用实力使那些国家受到惊吓,
总之想尽办法将他们往秦国的阵营紧拉,
再找机会全力对韩、赵、魏攻伐,
这样使远方的齐国和燕国不辨真假,
让他们看待“三晋”的生死像看笑话,
秦国蚕食近邻才会无牵无挂,
六国结盟抗秦的计划也自然会“蒸发”,
自然也不会再对联军有所惧怕,
“远交近攻”的大秦才有机会一统华夏,
否则像以往那样的战争只是一团乱麻,
今天得手明天又失手实在效果不佳,
即便有白起那样的战场凶神恶煞,
得到的表面胜利也不过是味如嚼蜡。
范睢凭借着出色的见识与谋略,
不仅推动了秦国的统一事业,
更让他自己和悲惨的过去告别,
然而他也没有马上得到显耀的官爵,
“客卿”的身份难与上层核心人物并列,
“张禄”的名分让他整天惆怅打熬日夜,
高官厚禄和恢复身份报仇昭雪,
这两个“愿望”如同木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