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楚父子还需要几年才能接管大秦,
眼下的秦国还是昭襄王在任,
自从秦军在邯郸城外大败于多国联军,
多年积蓄的兵力也大大受损,
兼之白起也已经被逼自刎,
而未来的一批功臣名将还尚显稚嫩,
导致这个虎狼大国竟然也缺少良将能臣,
何况嬴稷在王位上度过五十余载光阴,
不可避免会呈现出老迈昏昏,
可能也没有了过去那种凌厉狂凛,
势要将东方六国虎扫狼吞,
这一切让当时的局势与气氛,
都相对显得和平安稳。
不过要说秦国无法出兵的最主要原因,
还是在于他们屡次经历战火纷纷,
再雄厚的国力也容易消耗殆尽,
当下最关键的是休养生息拓荒开垦,
努力恢复好国力以保障后勤,
然而各国也发现了秦国如今的困顿,
便想趁火打劫与秦国力拼,
甚至是周王室都敢自不量力主动挑衅,
暗中联络各国组成“合纵”向秦国入侵,
更不知道老迈的周赧王哪来的自信,
想要再过一次“天下共主”瘾,
竟然自封盟主亲自率领联军上阵,
问题是各国心怀鬼胎各有分寸,
绝不可能在周王室身边团结得太紧,
尽管联军大张旗鼓向秦国杀奔,
嬴稷对此举感到异常气愤,
一个小小的周王都敢乱抖精神,
实在是无法理解这位“天子”的愚蠢,
索性派出军士攻破周国国都的城门,
彻底将周王土地变成自己的属郡,
周赧王姬延最终也被嬴稷贬为平民,
可叹八百年的大周朝享受了无数荣尊,
到头来也不可避免化为灰烬,
只不过伟大的后稷的后世子孙,
因为当年从周国分裂出的东周君,
使得周王政权得以残存,
更是确保这些姬姓的后人,
还有机会对祖先供奉三牲祭品。
可以说那一年周王朝彻底被颠覆了乾坤,
鲁国作为周天子名义上的直系宗亲,
也是最后对周礼有点继承的贵族人群,
不敢称王的鲁即使对各国千依百顺,
最终还是难逃被楚国吞灭的命运,
仅仅留下一座小城算是对圣贤敬心,
遥想开国之祖周公天生灵秀机敏,
为大周江山立下了无尽的功勋,
数百年后孔老夫子经过去伪存真,
严格基于对周公礼制的遵循,
整理规范出了炎黄子孙的道德与人伦,
可以说周公就是孔子眼中的“仁”,
周公与孔子都可以为鲁国代言乃至化身,
只是失去战斗力早晚会大祸降临,
他们和大周朝注定要化为烟尘,
但周礼文化为中华文明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儒家思想更是演变成了中华文明之根。
如果将儒家学派的代表按时代划分,
自然分别是孔、孟、荀,
在当时正是荀子继承了儒家的学问,
然而荀子的很多文章言论,
却已经与法家思想更加相似贴近。
荀氏先祖在春秋时代树大根深,
成就最大的荀林父执政于晋,
又逐渐在权力斗争中失败逃遁,
数百年后荀况凭借自己的强记博闻,
通过深厚的学识谋得立身之本,
他曾游历各国做过贵族幕宾,
但也不会得到所有权贵的承认,
直到黄歇成为楚国的令尹,
他才终于打动了重视人才的春申,
于是荀子正式在楚国受聘,
从此他在楚地兰陵做官一直到退隐,
而荀子不光是在政坛辛勤耕耘,
他还办学收徒培养青年才俊,
法家的韩非与李斯正是聆听了他的垂训,
后来才推动了大秦一统江山的风云,
所以后世有人认为荀子的儒学思想稍逊,
不光是他留下了更多的法家声音,
还因为孔孟之道更加谦恭温润,
他们坚信人有与生俱来的善良单纯,
每一位统治者都有机会成为尧舜,
这样选用的官员也会更加忠贞,
进而影响到民众更加温顺,
如此天下才能兴旺民众才会不受苦贫,
可荀子对人性分析得过于残忍,
他认为邪恶的人性只有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