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绝不能说陈胜就是一事无成,
因为正是他的壮举打破了当时微妙的平衡,
否则秦朝的官员还只醉心于眼前的繁盛,
那样的话刘邦和项羽等人哪有起义的环境?
更不会迎来六国复兴反抗成风,
可以说陈胜起义催化了秦朝的内讧,
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觉醒,
直接刺激了民间反抗秦朝的各个阶层,
仅凭这些意义就足以让后人称颂,
故而太史公视陈胜如昏暗中的一盏明灯,
推翻暴秦离不开陈胜这样的“启明星”,
自然在《史记》中陈涉与诸侯地位齐平,
不甘于压迫的农民敢于打破天下安宁,
这样的人的确有资格在史册上彪炳,
如此可见陈胜无所谓起义输赢,
唯有一声叹息飘荡在浩瀚的长空,
很快这天下之主即将改名换姓,
不管是姓刘姓项亦或是随楚姓熊,
总之再也不会有帝王姓嬴。
尽管陈胜没能成功推翻大秦王朝,
但他身为反抗暴秦的一个特殊符号,
张楚的势力不可能也不可以就此倾倒,
于是有了更多的人自称是继承了陈胜遗诏,
比如有个叫吕臣的将军用青巾将头裹包,
号称苍头军的他们举起复仇的钢刀,
成功将车夫庄贾抓捕并杀掉,
如此一来陈胜也算是大仇有报,
然而这支苍头军仍然算是实力弱小,
基本没有办法对抗秦朝正规军的征剿,
他们也只能四处东奔西跑,
努力寻找新的实力前往投靠,
而另一位张楚将领秦嘉则动用头脑,
他找来楚国旧贵族景驹披上王袍,
从此张楚的残余势力归属景驹领导,
可景驹毕竟影响力不足情面寡薄,
各位诸侯国王视景驹不过是一根茅草,
彼此之间互不承认不断争吵,
只有一些在民间顺势而起的小“匪盗”,
才会将已经衰落的张楚视若珍宝。
刚刚起步的刘邦便主动将景驹寻找,
手下只有几千人的沛公还掀不起什么浪涛,
充其量是趁着某些小县城兵微将少,
才敢攻打这些城池混个温饱,
而且这些地方大多属于郡县城郊,
自然是远离秦都咸阳地远天高,
也不会引来秦军主力的征讨,
可即便如此沛公的事业仍难以常保,
因为还得面对那些目光短浅诸侯王的煎熬,
反叛势力间大鱼吃小鱼式的内耗,
早就变成了比灭秦更为实际的目标,
天下又一次变得混乱与喧嚣,
各国壮大自己又能打击对手的需要,
可谓无所不用其极地使用各种阴谋花招,
最基本的招数便是挖敌对势力的墙角,
像刘邦这样的势力本就不值得耗费刀矛,
他手下的雍齿最终选择了向魏国叛逃,
还将自己驻守的丰县向魏国上交,
同时魏相周福更是瞄准了刘邦的沛县老巢,
纵然刘邦对雍齿的行径无比恨恼,
但无家可归的事实只能让他率队逃之夭夭……
刘邦求助景驹算是无可奈何的凑巧,
但景驹的大营却让刘邦开始了大展拳脚,
因为在那里他得到了改变命运的“灵丹神药”,
那边是张良张子房这个绝世英豪,
张良和刘邦的关系随着彼此的沟通与详聊,
他们彼此之间也愈发对对方认同看好,
刘邦佩服张良的谋略超凡精妙,
张良钦佩刘邦的洒脱与逍遥,
尽管刘邦身上有太多的流民习气惹人耻笑,
但沛公的豪迈与气场却也无人能够赶超,
而此时的张良早已精通武略文韬,
以前他与旁人谈论兵法少有人理解开窍,
但刘邦对张良的了解有如知音之效,
凭借着张良的智慧与眼光独到,
他确信刘邦必然是一个大有作为的可塑材料,
张子房便下定决心为沛公效劳,
而前文对张良刺秦之事已有所介绍,
那时的他无论是能力和经验都有待打敲,
如果他还像过去一样空有热血燃烧,
恐怕他永远也成就不了,
中华民族智慧先贤的杰出代表,
之所以张良的功绩能为天下知晓,
离不开那个经典的传说——孺子可教。
说起张良当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