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万物有巅峰必然就有衰落,
纵然是雄霸天下不可一世的大秦帝国,
也不过是历史上的匆匆过客,
最后还是要消亡于项羽的复仇怒火,
虽说刘邦灭秦的功绩看似是被项羽强夺,
但如果没有项羽对章邯等秦军主力的牵扯,
刘邦也没有实力对咸阳唾手而得,
因此项羽的确拥有灭秦第一功臣的资格,
但这个莽夫只能够再战场上狂舞干戈,
赢来的胜利不过也是为他自己快乐,
另外老范增虽然屡出战术奇策,
但在治国安民方面看不出他可将帝王辅佐,
所以这样一对君臣搭配的组合,
只能推翻暴秦却不懂如何将新国家建设,
通过项羽得胜后的种种所为所作,
就可以看出他们不会成为历史的必然选择,
因为项羽想的只是将天下再次分割,
却从没考虑过分割天下后会带来什么后果,
只要国家不统一必然会有无尽的战祸,
这也就导致了百姓只能生活得水深火热,
而且长时间内斗不会得到解脱,
同时分裂的局面对项羽自己来说,
也只会树立更多的敌人在自己身侧,
尽管各路诸侯表面上对项羽唯唯诺诺,
但如果天下各路人马以弱连弱,
项羽纵是天神下凡也很难将所有人击破,
何况项羽心中也没有壮美的锦绣山河,
他想要的不过是让父老乡亲羡慕他的豪奢……
最后项羽自封西楚霸王只为将天下震慑,
这也是他力所能及的狭隘气魄,
当然也要犒赏亲友以接受他们的恭贺,
便是项羽灭秦后最幸福最大的“收获”,
然而他对诸侯与功臣狭隘的取舍,
意味着西楚霸王分裂天下后错上加错,
首先他对刘邦的安置就尽显其浅薄,
鸿门宴后刘项既然已经化干戈为玉帛,
堂堂的西楚霸王就必须对沛公宽赦,
若是再施以迫害难免被人骂做寡义少德,
但他又始终记恨刘邦阻碍自己的向西开拓,
更忌惮刘邦实力逐渐增加膨胀外扩,
自然要在封赏沛公这件事上费劲琢磨,
尽管项羽没有兴趣坐上关中王宝座,
更懒得将秦朝的故土江山掌握,
可他也不想让刘邦在关中顺心地生活,
而将刘邦放回故乡沛县更是不可,
最后范增提议将刘邦放逐川蜀饱尝蹉跎。
在那个年代川蜀与汉中等地形势险恶,
远非后世形成的天府之国那样富饶肥沃,
刘邦这个名义上的汉中王必然要受尽苦厄,
更要耐得住孤单的西南边陲带来的寂寞,
兼之项羽早有将章邯封为雍王的举措,
如今又封赏了章邯身边的另外两个同伙——
塞王司马欣与翟王董翳建立起包围的网络,
用秦朝的三处故地牢牢将汉中封锁,
彻底地将汉中王丢进院里人烟的荒漠,
然而此举必然违反了楚怀王当年制定的准则,
“先入关中者为王”完全被项羽忽略而过,
不可避免地会在楚国引起轩然大波,
结果西楚霸王的决定几乎让所有人咋舌,
他仗着楚怀王熊心对自己的无可奈何,
便完全无视这位天下共主的愚拙,
而面对熊心下旨对自己违约的批驳,
项羽更加表现得毫无敬畏与后悔神色,
反而说怀王应借着天下的变革,
不再单纯做一个与诸侯平级对等的王者,
升级为“义帝”也是熊心的应尽之责,
但义帝绝不可以对各诸侯有所干涉,
还应该迁到南方风水宝地建立自己的殿阁,
当时已经势单力孤的义帝不敢再对项羽招惹,
只好任由项羽将他撵到荒凉的郴州漂泊。
楚霸王项羽最终认为自己已将阻碍全部搬挪,
剩下的便是将分封事宜彻底办妥,
因为肆意支配天下的全部财货,
更加证明了项羽对权位的极度饥渴,
只是他太过一意孤行又对人苛刻,
也注定会留下不光彩的一笔而写进史册。
所有受封的诸侯王包括刘邦在内,
各占一块土地的总计有十八位,
但西楚霸王封赏的依据并非功业或尊卑,
而是单纯地凭借他自身的喜好与口味,
虽然也有英布那样的名将靠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