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建议韩信不要对燕国用武力强取,
毕竟汉军远征魏赵早已力尽精疲,
所以应该按兵不动休养生息,
只要拿出实力和声威对燕国炫耀功绩,
燕国当然会自认弱小选择主动逃避,
他们最后必然会向汉军投降屈膝,
待大军准备妥当后休整完毕,
再集中全部力量挥师东移,
自然可以将主要精力集中于灭齐,
如此一来就可使北方平定无虞,
韩信听完李左车的建议后也毫不犹豫,
他相信这会让自己的功业来得更加容易,
这位降将的建议如此明了清晰,
结果当然是不费吹灰之力招降了燕国区域,
紧接着韩信便积蓄实力与齐一争高低,
同时请汉王刘邦颁下旨意允许,
改封常山王张耳为赵王继位登基,
刘邦对张耳这位老友有着深情厚谊,
很爽快地就赐给张耳做赵王的符节印玺,
等到这一切完全准备就绪,
张耳和韩信在赵国开始将粮草囤积,
只为有朝一日能够彻底打败项羽。
尽管韩信北伐取得了一些的成果,
但当时的整体形势依旧是楚强汉弱,
刘邦困守荥阳的局面难以打破,
主要倚重在后方调配的萧何相国,
给刘邦精打细算分配兵源财帛,
同时随着张耳和韩信的积蓄增多,
他们也被汉王不间断地抽调钱粮兵戈,
汉军就通过这样点滴的精细雕琢,
又逐渐有了更大的空间和余地闪转腾挪,
还能勉强保住荥阳没有迅速陷落,
但这也只能仅仅保证刘邦存活,
却无法使汉王走出西楚霸王围困的漩涡。
虽说张良之前已经为刘邦献策——
必须要拉拢韩信、彭越和英布这三大强者,
让他们积极地对项羽骚扰牵扯,
最终成功将西楚军队的战斗力消磨,
汉军才有机会将项羽的势力彻底抢夺,
而韩信和彭越早已在刘邦驾下称臣辅佐,
他们自然会率领手下士卒奋力拼搏,
唯一的难点就在于对九江王英布的笼络,
至于主动接受这个任务的汉臣随何,
他若想赶赴九江必须要小心谨慎随时藏躲,
避免西楚军队随时带给他的杀身之祸,
就这样经历了数次风险波折,
从荥阳到九江随何已经将半年时间度过,
这半年中正值韩信北上一路开拓,
到眼下更需要随何对英布成功劝说,
可随何抵达以后却无法靠近九江王座,
英布仅仅将之安排在城内的馆舍。
虽然随何在英布的安排下不缺少吃喝,
但他已经感觉到英布的态度就是不冷不热,
完全被九江王上下视为一名普通访客,
随何明知英布对自己就是回避退缩,
便与招待自己的官员认真地交涉——
他说九江王之所以对我如此冷漠,
无非是害怕西楚霸王惩罚他“亲汉”的过错,
但我身为使者敢来九江王身边主动招惹,
自然是想替英布分析局势以便将困境摆脱,
所以我希望英布给我机会动用唇舌,
最终也无非是两种结局供他选择,
要么就是我所言合理还能帮他摆脱苦厄,
更有助于今后赢得更大的富贵享乐,
另一种结局大不了就是九江王杀掉我,
以此证明是汉王派我前来离间挑唆,
动用屠刀就可以惩罚汉军的罪恶,
同时还正巧借机表示九江王没有怠惰,
反而有机会将西楚霸王的信任重新收获,
这才是堂堂九江王该有的英雄本色,
否则像现在避而不见选择沉默,
男子汉大丈夫岂不丢了气魄?
英布在接到回禀后经过仔细思索,
最终决定接见随何听听他要说些什么,
随何首先问英布为什么采取疏远自己的举措,
英布回答说自己身为重臣辅佐在霸王身侧,
亲近汉王等于主动接受敌人蛊惑,
而随何毫不客气地将英布反驳,
首先他说英布和项羽本就是战友平起平坐,
曾经都作为臣子对楚怀王尽忠负责,
然而项羽这个家伙却野心勃勃,
弑杀义帝熊心更让他失尽天下人心威德,
当然随何并没有对谋害义帝的凶手有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