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则他本人都会对自己的血统心生不安,
因此刘邦才对自己的身世大加编纂,
虚张声势出若干玄妙的传言——
自己的出身是得益于母亲与龙缠绵,
身为赤帝之子的刘邦才能将斩蛇起义上演,
经过刘邦将自己完全美化得似圣私仙,
使他拥有了掌管天下的“合法血缘”,
但即便如此还要经过万民“苦劝”,
这样才能证明汉王进位称帝符合天心人愿。
汉王一共赏赐下了七颗诸侯王印,
老友张耳成为赵王得以于他的信任,
燕王臧图被保留权位后向汉归顺,
长沙王吴芮与燕王的情况相近,
只不过臧图是西楚霸王封赏的豪门,
而吴芮比项羽的起步更早了数载光阴,
至于英布、彭越以及韩信,
这三大诸侯是灭楚的三大功臣才俊,
获封王位得益于他们的不世功勋,
即便汉王对他们满是提防态度谨慎,
也要暂时将不安和怀疑隐忍,
给他们尊荣富贵以守护“王土之滨”,
而韩王信作为韩国的贵胄子孙,
很早就得到刘邦的封赏替汉军打拼,
而刘邦之所以封他做韩国国君,
也是为了复立韩国回报张良的忠心。
正是这七家诸侯王联合递上奏章折本,
异口同声的态度显得极为恭敬认真,
他们全都请求汉王刘邦向前迈进,
希望刘邦荣登大汉皇帝位统领群臣,
刘邦开始还一再表态自己不肯,
拿出了一副资历不够不敢接受的口吻,
而后七王便再求汉王考虑天下万民,
苦劝汉王称帝不是为了他自身,
更不是为了让自己走上更加富贵的命运,
而是只有完全取代昔日的凶蛮暴秦,
天下苍生才能安乐永享幸福永存,
伴随着各路诸侯营造的愈发浓烈的气氛,
刘邦只剩下了“勉为其难”的应允,
汉王称皇帝对上可谓顺天应神,
对下更可以造福百姓与子民相爱相亲,
从而让这个江山永远不再出现杂音,
相信不会有反对汉王称帝之人,
汉王刘邦这才名正言顺地荣登九五之尊,
从此大汉正式建立改变了华夏乾坤,
“汉族”的来历也因此可以溯源追根。
新皇帝的首先便要大赦天下使人心安稳,
以此证明皇帝宽厚仁慈治国以仁,
普天之下全都感受到了大汉的浩荡洪恩,
汉太祖高皇帝这个最崇高的身份,
以及刘邦传奇的出身和他独特的人品,
使得他既受到了敬仰和承认,
更引发了子孙后代的议论纷纷,
但无论有过多少非议与争论,
即便刘邦的品行远不及传说中的尧舜,
仅凭汉民族可以传承千载直至如今,
就不能不承认大汉王朝影响至深,
如果没有太祖高皇帝引领天下风云,
又何来汉族子孙笑傲于世界民族之林?
且不论大汉影响了多少如今的生活,
单就在当时能将如此事业开拓,
太祖高皇帝就有足够的理由摆酒庆贺,
看着洛阳宫廷庆功宴上的功臣满座,
刘邦当然志得意满兴致勃勃,
于是他便在席前提出了问题一个:
那项藉论其勇武以及战场上的气魄,
明明也算是个一等一的强者,
可他为什么没有成功将天下抢夺?
随后刘邦便要求众位大臣实话实说,
不需要那些虚妄浮夸的歌功颂德,
宴会上无所谓大家说对说错,
绝不会因为谁说得不好就对他苛刻,
无非想听听是否有人能说进自己的心窝。
本来刘邦与手下就打得一片火热,
虽然有时会露出无赖的嘴脸不好招惹,
但他给人更多的感觉就是个粗鲁的大哥,
甚至还有不少将领认为他比较随和,
尽管称帝后身份与地位改变太多,
但新建的大汉王朝不可能瞬间变革,
君臣的关系也同样需要时间磨合,
于是有人指出项藉的勇武虽然不可多得,
可是他除了在战场上会奋力拼搏,
战场之外却又太过计较损失或收获,
总会因小失大而做出愚蠢的举措,
虽然也知道给各路诸侯封地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