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不像他那样得到了最平安的结局,
可见刘邦始终对众家功臣没有放松警惕。
这份疑心同时也会让更多人惊惧,
纵观天下的诸侯王总数有七,
他们手中掌管着大汉天下的大片地区,
有些人还不是刘邦的好友或亲戚,
甚至几个重要藩王还曾经在项羽帐下服役,
比如燕王臧图本就靠项羽封赏在蓟,
投降大汉完全属于形势所逼,
而他又功绩平平并无大事可提,
眼见得刘邦定都长安举国向西迁移,
臧图便估算自己有了足够的时间准备防御,
最终毫无征兆地选择了反叛自立,
以至于臧图造反的原因并无史书详记,
所以也无法做出更全面精准的分析,
不管这位燕王有多少理由或冤屈,
也没必要对他的反叛太过多虑,
因为无论说起臧图的能力还是资历,
他的燕军在大汉天兵面前不过是散沙污泥,
刘邦御驾亲征臧图只用了很短的日期,
仅仅是过了两月的时间有余,
并成功生擒臧图将之惩毙,
但燕国作为要地不能轻易取缔,
毕竟还需要这块屏障抵御北疆戎狄,
那么臧图死后留下的燕王印玺,
哪位功臣又能有资格接替?
高皇帝最后选择卢绾入主燕王府,
尽管卢绾在大汉建立之初,
也算是刘邦手下鼎鼎大名的人物,
但是封他为燕王却不会让所有人信服,
只因卢绾的功绩谈不上突出,
而且他也根本不是皇帝的亲人家属,
可刘邦向来将卢绾视作心腹,
就在于卢绾的生日较之别人更为特殊——
与之同年同月同日生的正是这位大汉太祖,
兼之二人从小一起成长是左右邻里街户,
他们的关系不是亲兄弟却胜似手足,
这比起萧何、夏侯婴等刘邦的亲信旧部,
有了一层更加亲近的交流和接触,
因此卢绾虽然没有显示什么过人的勇武,
在战场外也没有什么更多的功劳值得记录,
但是仅凭着自己与刘邦这层关系的缘故,
自然也就成为了燕地的新王国主。
卢绾封王还能看出刘邦的最新意图,
封赏王爵不再单纯参考臣下的功劳簿,
在大汉天下能否获得高官厚禄,
可以通过血统以及与皇帝的远近亲疏,
从此功劳不再是权位的护身符,
论功行赏的公平戏份就要缓慢结束……
尽管卢绾得到了自己的封国疆土,
但他并非率先走上了新贵更替之路,
早在他上任之前已有两国完成了交接事务,
那是因为张耳和吴芮全都寿终入墓,
他们的儿子才分别接替了自己的亡父,
由此可见七王的更换已经接近半数,
而尽管赵王和常山王相继作古,
但那两路诸侯依旧会姓张和姓吴,
因此这三国成为了刘邦眼中忠实的奴仆,
剩下的四国在皇帝心里才更不好对付。
首当其冲的自然是韩信治下的强楚,
毕竟韩信在军事方面有着超人一等的天赋,
即便是给他毫无作战经验的百姓囚徒,
楚王在短时间内都能将之训练成善战士卒,
而且刘邦从来都把韩信视作饿狼猛虎,
这才会数次夺权抢走了韩信的精锐队伍,
知道君主不信任自己韩信也只有暗暗叫苦,
逐渐也感觉到了在刘邦身边饱受屈辱,
导致二人在暗地里已然形成了冲突,
兼之韩信对钟离眛暗中的保护,
更加激起了刘邦对“兵仙”的愤怒,
这对君臣之间的关系愈发不和睦,
无疑给大汉皇帝的心态带来了变向的催促,
眼下的刘邦只想将自己的行动加速,
寻找机会将韩信的封国彻底废除,
而在刘邦心中恐怕有个想法更加坚固,
最好可以将钟离眛和韩信一并杀戮,
即便韩信有机会可以自辩无辜,
自己也能借口将韩信的王爵罢黜,
曾经的亲密君臣可以如此反目,
证明了权力面前一切都那么冷血残酷。
刘邦惩治韩信的机会竟然来得飞快,
封赏卢绾后还没经过两个月时间的等待,
一个处罚韩信的借口就飞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