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受伤七十余次足显其功业厚重,
难道这样的功业都无法享受头功尊荣?
这些道理说得刘邦多少有些词穷,
毕竟萧何和曹参在沛县时的确齐名,
不过太过厚此薄彼就会打破二人的平衡,
很容易让曹参为代表的功臣感到心冷,
但此时他更要坚持自己是圣意英明,
却在一时间没有什么合适的理由对应,
这时有一位名叫鄂千秋的官员尽显机灵,
他的一番批驳替皇帝摆脱了困窘——
曹参虽然功劳甚多屡战屡胜,
可是却很少能够帮助陛下走出困境,
回想当年在荥阳一线的楚汉争雄,
我汉军经常被西楚军攻杀得四散飘零,
若没有萧相国合理调度坐镇关中,
源源不断地为汉王在前线支援粮草兵丁,
当今万岁恐怕早已被西楚追杀得无路逃生,
由此可见曹参虽在功劳总数上看似繁盛,
但如果论及作用却登不上功劳簿巅峰,
纵然有上百个曹参对敌人发起猛攻,
也比不了萧相国可以保护好根基大营,
汉军能吃饱而楚军挨饿就是最好的证明!
如果以上述内容重新对比品评,
请诸位说说萧相国有什么理由不受尊崇?
更有谁敢说自己的功勋更有利于大汉朝廷?
鄂千秋的解释可谓实话实说客观理性,
顿时说得众位将领再无人发出反对之声,
刘邦因此顺利地指定萧何为首席功勋明星,
任命他为大汉丞相替朝廷全面执政,
曹参也没有异议地承认自己是第二公卿,
由此却也导致了萧曹二人的矛盾上升,
虽说不会影响到他们对国家的效力尽忠,
但彼此之间的交情也出现了些许裂缝,
而他们的矛盾反倒是刘邦喜欢利用的漏洞,
任何皇帝都不喜欢臣下交好其乐融融,
只有他们为了争名夺利不再拧成一股绳,
一朝天子才可以将他们更有效地操控,
另外鄂千秋的表态使刘邦认识了此人的才能,
自然也给了鄂千秋侯爵这样的恩赏厚封,
以此再次证明自己给群臣的封赏足够公正,
进而会有更多的大臣对皇权俯首称颂。
不过封赏功臣需要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有些还未得到封赏的人难免忧心忡忡,
更多的压力和质疑也涌进大汉皇宫,
这位高皇帝又该如何平息风波使人顺从?
这一切源自刘邦发现了有些将领擅自聚集,
而且是一个个表情凝重全在窃窃私语,
如此局面使他的心中不得不产生一丝惊惧,
于是他便请来最为倚重的子房先生商议,
皇帝问留侯为何群臣三五成群地小聚,
实在猜不透他们打算商量什么秘密,
张良对刘邦的回答也并不客气,
直接说出这些人恐怕是要密谋叛逆,
这一句话便点破了刘邦想到的最大问题,
其实他早已对此现象产生了怀疑,
可是大汉天子还是想不通其中的道理,
便请张良帮自己解开这个谜底——
既然天下战乱已然被大汉彻底平息,
为什么这些将领还敢起兵造反以武犯忌?
张良对刘邦作出了冷静客观的分析,
他说陛下原本不过是百姓布衣,
最终能够夺取天下靠的就是这群战友兄弟,
正是他们舍死忘生的齐心合力,
才打败了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项籍,
而如今万岁荣登九五成为大汉的皇帝,
虽说也肯定并赏赐了大多数将领的功绩,
可是被封赏之人大多来自皇家的朋友亲戚,
然而有些将领只因曾与汉军作对为敌,
像钟离眛、丁固等人便被王法惩毙,
那么有些将领考虑到自身也有类似的关系,
他们不仅担心陛下的封赏已经完毕,
更害怕曾经因为对汉军甚至皇帝的失礼,
迟早会被万岁再次有意或无意的想起,
然后依次为借口对他们动用杀机,
对这些人来讲到时将无处逃避,
与其坐等皇权国法将自己擒拿下狱,
不如提前商议如何反叛以防万一,
这样才能让这些将领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利益。
张良一席话说得刘邦愈发感到焦虑,
虽说他能防备好诸侯功臣的占地割据,
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