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刚进入皇宫便被武士擒拿,
等待他的只有吕后的刑杀,
真相大白的韩信无奈于夺权的尔虞我诈,
据说还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留下,
说起韩信之死更有一段传奇逸话,
传说刘邦为表彰韩信功劳巨大,
还曾经对韩信有特殊的恩宠相加,
特意明确了韩信不会遭受到普通刑罚,
在天地之间韩信不会遭受杀剐,
铁器兵刃不可以将韩信的身体践踏,
任何勇士也不能伤害韩信的肢体毛发,
总之将韩信不死的条件制定得极为复杂,
意思是韩信生于天地间便无人能将之正法,
但吕后向来心机深重手段狠辣,
这些苛刻的限制条件完全难不倒她,
她将韩信装入布袋中悬空高挂,
如此一来“见天地不死”的条件就可作罢,
而后让宫女执尖竹签对韩信猛扎,
这样也不用受后两条规定管辖,
韩信这种死法让人听起来不免感到惊讶,
但通过对各种史料的翻阅调查,
再稍加思考就能判断出此事的真假,
韩信之死不可能这样戏剧化,
这些故事不过是后人的杜撰与浮夸,
一方面是为了将韩信的能力做出肯定回答,
伟大的人物被杀的过程也不应该太差,
另外指出了吕后用种种酷刑对韩信施压,
以证明这个狠毒的女人足以让人惧怕,
可见编故事的人想将自己对韩信的仰慕表达,
更好地纪念“兵仙”不朽的传奇生涯。
然而真正的韩信应该如何评价?
应该说他意气风发地指挥千军万马,
建立了不世功勋当然不容抹煞,
但也不能否认此人怯懦胆小品行不佳,
虽然能通过功业粉饰过去的不堪故作潇洒,
可是他的是非也不能因为功劳一并洗刷。
吕后并非仅仅是诛杀了一个韩信,
更没有放过韩信的妻子与父母双亲,
三支亲人的家族成员全部成了牺牲品,
韩信临死前未必慨叹过萧何的教训,
但可以肯定的是他的确想到了另一个人,
那便是蒯彻这个曾经为他效力的才俊,
他更因为拒绝蒯彻留下了遗憾愤懑,
临死之前只剩下了自责愚蠢——
蒯彻曾经劝韩信要静观楚汉之间力拼,
待到双方斗得你死我活筋疲力尽,
时为齐王的韩信便可趁虚而入成为至尊,
而如今他的一切富贵都已化作浮云,
同时还让陈豨彻底失去了信心,
面对强大的汉军他也只能兵败逃遁。
得胜回朝的刘邦自然知道了韩信的死讯,
除掉如此隐患使他的心内更加安稳,
另外还要对吕后更详细地咨询,
问韩信是否有什么遗言在死前留存,
吕后便提起了韩信因蒯彻而遗恨,
身为君王领导驾下的文武群臣,
刘邦当然也知道蒯彻的身份,
当他得知蒯彻曾经还有如此言论,
立刻下令要将蒯彻严肃查寻,
抓到蒯彻后刘邦迫不及待地将之审问,
他是否对韩信曾经有所劝进,
蒯彻对这些审问全部承认,
结果气得太祖高皇帝忍无可忍,
立刻下令烹杀蒯彻以化解胸中郁闷,
蒯彻当然疾呼冤枉不愿妄作冤魂,
皇帝质疑叛逆有何资格发出如此声音,
蒯彻的据理力争也算认真诚恳,
他说当时的环境已然是一片混沌,
像韩信那种人才能出众又手握大军,
自己身为下臣理应建议主公图霸乾坤,
这就是蒯彻眼中的忠孝人伦,
只用尽心效忠韩信无需考虑其他国君,
何况那时的天下已经铲除了暴秦,
任何势力想要争王称帝本来也不算奇闻,
自己所作不过是尽到臣子应有的责任,
难道只因如此便要将“忠臣”酷刑加身?
面对这个“叛逆”据理力争不乱方寸,
大汉天子竟然也气得哑口无言紧咬嘴唇,
最终选择释放蒯彻以彰显浩荡皇恩,
反正蒯彻不过是一介说客只会弄墨舞文,
掌握不了丝毫兵力的他不会掀起烟尘,
只有“大角色”才能让皇帝更加小心谨慎。
比如梁王彭越在刘邦眼中就不够恭顺,
如果不将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