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留下了太多毁誉参半的评价。
其实刘邦的功过并不应该太过复杂,
因为他本来就出身于贫贱人家,
天生好逸恶劳从不研究耕种庄稼,
同时又没有条件接受文明教化,
无论人品还是能力在家乡便口碑不佳,
好在这个人头脑灵活心胸豁达,
不管面对什么困境都有一套安逸生存的办法,
天性使然又不愿将各种小利牢攥紧掐,
导致他身边的朋友总会一抓一大把,
樊哙、周勃、萧何、张良等人或俗或雅,
与之相处都不会感到无聊或是尴尬,
因此面对着天下大乱世界崩垮,
刘邦这种人也甘心被乱世匪寇欺压,
要么顺势造反要么做个快意游侠,
毕竟那群粗蛮无知的兄弟都敢于拼打,
只有跟着刘邦才能避免被乱军践踏,
必须要仰仗“大哥”将主意定拿,
而高人名士们更懂得伺机而动暗中观察,
他们更愿意利用刘邦这样的“人渣”,
只要为刘邦出力献策就可以得到提拔,
一旦造反成功便可享受富贵荣华,
就算失败也有“首恶”替自己接受惩罚,
可见刘邦本人未必有什么伟大的计划,
全是那些投诚与投机的思路萌芽,
间接帮助刘邦将更多的土地及财富收纳。
当然有人会质疑这种分析或解答,
因为当时还有很多刘邦这样的草寇军阀,
为什么只有刘邦可以荡平天下将四海统辖?
如果单纯说这是巧合不免略显促狭,
应该说主要因为他为了生存不肯妥协作罢,
其他诸侯不如他在大事面前绝情狠辣,
面对利益诱惑又难以割舍只顾搜刮,
所以刘邦为人虽然看似无能邋遢,
但正是这份平庸才让他“厚积薄发”,
越来越懂得看人脸色处事圆滑,
洞悉人性让刘邦在乱世中自如潇洒,
可以轻松看破其他人的真真假假,
这是刘邦成就伟业的最大筹码,
该狡猾时绝不装傻,
该装傻时也绝不狡猾,
以至于他有如将天下英雄在掌中戏耍。
综上分析便不难将刘邦研究调查,
不过是客观命运以及主观天赋的叠加,
他即便不做皇帝命运也不会太差,
没有什么困难险阻可以让他有所惧怕,
适逢乱世彻底激发了他风云叱咤,
最终成就一番平民称帝的伟业与神话!
伴随着大汉太祖高皇帝的崩殁,
刘盈终于如吕雉之愿登上皇帝宝座,
最终他以汉惠帝的名号载入史册,
对于以“惠”为谥号的王者,
说明他们在世时大多平庸懦弱,
惠帝的生平也将证明这一谥号的解说,
而目前还是介绍刘邦的后事及举措——
新旧皇帝交替以仁爱万民为首要原则,
总要为了顺天应人而天下大赦,
除了在旨意中明确提到的大奸大恶,
一般的罪犯都能享受到这种特殊恩德,
那么这次特赦有谁被取消了资格?
曾经的燕王卢绾就是这样不幸的一个,
他之所以能够裂土封王于燕国,
是靠着刘邦这个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大哥,
而卢绾所谓的反叛只能怪他太过愚懦,
如果他不自作聪明听信陈豨等人的教唆,
估计刘邦也不能将这种人的权位剥夺,
卢绾更相信万岁不会轻易将这种感情割舍,
因而他才能逃至燕国边界偷生苟活,
甚至他还对未来抱有一丝奢望与猜测,
他等待着皇帝陛下能够被治愈摆脱病魔,
而后再主动进长安请罪承认过错,
以期刘邦听完解释后不至于大动肝火,
即便失去富贵也不会招来杀身之祸,
最坏的结局不过是削职为民淡守晚年安乐,
可无奈大汉皇帝并没有将死神摆脱,
此等结局无异于吓飞卢绾的三魂七魄,
因为他知道“大嫂”吕雉根本无法招惹,
对功臣大开杀戒向来是面不改色,
卢绾终于明白了自己不可能走出苦厄,
被随时可能被杀的紧张形势逼迫,
逃离大汉成了失魂落魄的卢绾唯一的选择,
有家难回的他只能北上远遁塞外荒漠,
从此投靠冒顿在匈奴异乡漂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