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便有人说刘恒对刘长本就居心叵测,
像极了春秋时期克段于鄢的庄公郑伯,
自己做着宽宏大量的君王哥哥,
却故意放纵不懂事的弟弟无休止地作恶,
而逼死兄弟后一切又看似与自己毫无瓜葛,
如此心狠手辣却又假仁假义的举措,
就是权力斗争中最血腥也是最虚伪的特色。
可这无论对刘恒还是姬寤生都略显不妥,
分析郑庄公的动机与心态可参读前文旧作,
汉文帝更有细节证明与阴谋不相符合,
首先说刘长神勇强横不好招惹,
这对异母兄弟也无需受到母爱的“干涉”,
所以无论是大汉还是曾经的郑国,
强行对比其中的恩怨因果难免有失偏颇,
把偶然说成必然本就是对历史的胡扯,
更不能偏执地放大一家之言与假设,
毕竟古人只是他们自己而非你我,
还可以借用一句西方名言用来思索,
那便是“一千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前人经验不过是后人自以为是的收获,
只有事实真相不应该被人别有用心的涂抹,
至于是非功过完全取决于后世的评论者,
依据也不过是评论者的品行与人格,
毕竟高尚的人并不懂得什么叫做“龌龊”。
朝廷虽然已经将刘长的问题解决,
然而刘长还给大汉带来了其他威胁,
只因他曾经还打算与异族勾结,
虽说大汉并不在意相对弱小的闽越,
但向来畏惧的是北方匈奴的暴虐,
兼之他们的首领冒顿单于残暴嗜血,
为了权力与复仇不惜残杀宠姬甚至是亲爹,
这样的对手让历代汉廷领袖都极为畏怯,
最终不得不靠和亲与纳贡才勉强守住疆界,
可是冒顿依旧虎视眈眈准备将中原劫掠,
难得出现刘长这样的大汉显贵王爵,
竟然甘做“内应”与自己对接,
不想这位淮南厉王最终因为过于刚烈,
为了尊严宁肯通过绝食将自我毁灭,
难道进攻中原的大好机会就这样轻易抛却?
即便不再方便公开与大汉王朝决裂,
也要趁此良机重新签订有利于己的条约,
于是冒顿给刘恒写信可谓满纸轻蔑,
如果想让匈奴不对大汉动用弓马军械,
就一定要保持应有的恭敬与感谢,
面对冒顿对大汉上下如此猖獗,
身为天子的刘恒却也无奈他的撒野,
毕竟隐忍是目前大汉唯一能坚持的策略,
因此汉朝的回信依旧保持着谦恭亲切,
当然并非一味地卑躬屈膝丧失尊严气节,
要求匈奴放弃挑衅中原之行径恶劣,
保护汉匈双方的边民不再遭受兵祸苦劫,
那么大汉方面可以继续给匈奴以奖掖,
同时还会保证将各种战乱危机杜绝。
可以说汉文帝屈辱地摆脱了冒顿的要挟,
而就算冒顿是个难得的雄主豪杰,
他也摆脱不了生老病死与气血衰竭。
冒顿死后由儿子老上单于接替了他的事业,
汉文帝对新单于的态度和过去没有区别,
将本家一位皇族的女儿远嫁匈奴以求和谐,
同时又指定了一位宦官名叫中行说,
要求他能够成为陪嫁进入辅佐侍从行列,
不料中行说对这个命令感到极为不悦,
刚一踏入匈奴便将自己的态度明确,
一定要报复大汉帮匈奴行凶作孽,
正因为这样一个小人物的行径苟且,
时局似乎更加向匈奴一方倾斜。
应该说经过近几十年的汉匈和亲,
中原更富足的生活让匈奴有心靠近,
中行说却在提醒老上单于要倍加小心,
对于汉人的锦衣玉食必须慎之又慎,
丝绸华服与宽袍大袖只会让行动迟钝,
迷恋这些会让匈奴勇士变得愚笨,
而珍馐佳肴会让人贪吃成瘾,
久而久之战力落后如何突飞猛进?
匈奴应该保持习惯一边征战一边餐饮,
面对着中行说这个质疑报复祖国的叛臣,
这些建议足以证明此人归降态度认真,
老上单于也非常认可他的这番言论,
从此更毫不怀疑地将之接纳采信,
明白了怎样才能将己方优势发挥得更充分,
自然也就更加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