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是源自汉武帝十八年时的一次田猎驰骋,
当时因为射中了异兽引得皇帝异常高兴,
这才首创“元狩”年号以正洪福天命,
六年之后又发现了一具至尊宝鼎,
武帝再改年号“元鼎”以彰显自己的豪雄,
以六年就改变一次年号的习俗为凭,
便需要对过去十八年有所补充,
这才用“建元、元光、元朔”弥补曾经,
这种说法得到了后人的承认与追捧,
但在清代时因为一些文物为凭证,
发现“建元”字样早已在器物上雕铭,
如此物证指出了《汉书》关于年号的漏洞,
补充的年号又怎能在新年号时留下影踪?
但这种说法恐怕未必会引起所有人的共鸣,
还需要有更多的文物和证据用来提供,
但第一个年号是什么无需讨论输赢,
因为刘彻对年号的创建确实是板上钉钉,
这项不大不小的功劳正出自大汉世宗。
本文已经将年号和谥号做出了响应说解,
也提过庙号和年号谥号的关系与区别,
年号由汉武帝始创成了纪年的特殊书写,
谥号“武”是对刘彻一生功过的盖棺总结,
谥号制度曾经被秦始皇嬴政短暂消灭,
他认为后人评价先辈是一种不敬与轻亵,
汉人对秦始皇的规定自然满是不屑,
随着秦朝灭亡则认定谥号制度仍不可或缺,
然而经年日久其作用不像起初那么明确,
特别是明清以后的帝王不管如何昏虐,
他们的谥号都是既复杂又向好词汇倾斜,
所以明清皇帝多以年号称呼才更简约,
比如永乐、崇祯、康熙、光绪等等这些,
至于庙号则是明君圣主与普通帝王的分界,
在汉朝以后也越发被各种草头天子僭越,
比如刘彻之前只有刘邦和刘恒将庙号承接,
当之无愧的太祖刘邦开创了大汉基业,
圣君刘恒作为“汉太宗”证明了他的英杰,
而后才有刘彻开疆扩土的伟业震动朝野,
以这样一个千古功劳作为凭借,
才有幸排进大汉的“祖宗”之列,
被后人评为“汉世宗”接受香火供奉拜谒,
至于刘盈与刘启由于缺少雄才大略,
他们只能以惠帝、景帝这样牌位列于宫阙,
可是在汉朝末期庙号制度便失去其圣洁,
特别在唐宋之后可谓遍地“祖宗”难分优劣,
因此现代人称呼古代帝王为了方便快捷,
避免混乱的庙号、谥号、年号之间的不和谐,
当然这些内容需要更多实例才能解说确切,
只能随着未来讲述越来越多的历史岁月,
更多的称呼实例会出现在后续章节。
接着说回汉武帝这个一国之君,
即便他的身后没有站着祖母与娘亲,
让十六岁的少年成为九五之尊,
纵然何等天才恐怕也会略显稚嫩,
朝中大事自然难以处理得精准,
因此还要依靠皇族尊长与前朝老臣,
这个年轻人眼下既然无法本承担重任,
他又能够坐拥四海掌控华夏万民,
那么年轻的天子又该如何打发光阴?
除了骑射游猎或者读书习文,
年轻人更需要情感寄托沟通解闷,
刘彻的正宫皇后在幼年便已有定论,
正是馆陶公主的女儿小名阿娇本家姓陈,
然而这个阿娇贵为金枝玉叶皇室外孙,
似乎也不太懂得贤良淑德谦恭温顺,
所以刘彻与表姐虽然表面上已经晚婚,
但现实的问题是夫妻二人感情不深,
虽然没有爆发出什么明显的矛盾,
可是年轻的皇帝却很少踏进皇后的宫门,
做了一年皇后的阿娇无法为天子怀孕,
她愈发觉得所谓母仪天下实在空虚没劲,
当然在皇帝身边不会缺乏美女佳人,
却没有谁能真正讨得万岁欢心,
直到某一天圣驾来到平阳公主府宴饮,
姐姐家里的一名歌姬竟让刘彻落魄失魂,
平阳公主早已看出弟弟眼光中的兴奋,
便趁着年轻的皇帝酒醉昏沉,
让那名歌姬侍奉万岁去后宅安寝,
无人打扰的孤男寡女当然不会轻易倦困,
区区歌姬面对天子的要求又怎敢不允?
何况这位英气勃勃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