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是刘彻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心愿,
遥想春秋战国直至大秦被义军推翻,
以及接下来的刘项相争鏖战楚汉,
直到前朝孝景皇帝时期的七国之乱,
无数次以下犯上的经验教训都值得品鉴,
归根结底是人多势众或者有粮有钱,
有想法的人就敢于公开挑衅皇权起兵造反,
特别是太祖高皇帝刘邦身为大汉祖先,
尽管实力在当时称不上第一强悍,
甚至还不如一些贵族后裔比如魏韩,
但一样可以趁着天下对大秦的种种不满,
率众揭竿而起卷入乱世争霸烽火狼烟。
总之回顾起从夏商到汉武帝这一两千年,
虽说天子们都美化自己的父亲是上天,
但所谓“天子”不过是有名无实的概念,
甚至很多落魄帝王只剩下了空洞头衔,
只有让天下人真正意识到皇权不可侵犯,
才能实现一个大一统王朝的长治久安,
可刘彻更明白这些道理说起来简单,
而面对当时天下的百姓数以千万,
让他们拥有一个思想实在是太过困难,
每一个人的身份可以区分高低贵贱,
但不管是谁都有独立的人格和思维判断,
何况上层社会更有不同的思想与习惯,
有人就擅长法家的勾心斗角与老谋深算,
有的人就崇尚黄老之术的安宁恬淡,
想让所有人及其子孙的思维不再分散,
这样高难度的洗脑工作该如何实现?
假如真的有这样一位能人能承接此重担,
那么他的地位与影响必定是光辉灿烂,
远非东方朔或朱买臣等人可以比肩,
其实刘彻本人也未必能将这些考虑周全,
他想到的不过是聚集更多能人供自己使唤,
逐渐摆脱祖母窦太后的种种约束与阻拦,
也许这才是年轻皇帝心中最大的期盼,
毕竟太皇太后年事已高寿命已接近极限,
她不可能比孙儿刘彻有更多的时间,
风华正茂的皇帝则经历了五六年的积淀,
只需要等待不远的将来可以大权独揽,
便能为理想抱负施展拳脚大干一番。
然而在等待这一天真正到来之前,
刘彻必须要探索更多可以利用的资源,
除了前文中讲述的将各路能人认真挑选,
他更需要担心困扰江山已久的边患,
这自然是匈奴铁骑时刻滋扰中原,
匈奴人始终让大汉感到头疼甚至是忌惮,
所以刘彻坚信想要彻底将之驱赶,
首先在根本策略上就一定要有改变——
如今衣食丰足的大汉当然不能退缩手软,
对付这群贪婪的异族必须有强硬手腕,
敌人凶残自己就要比敌人更凶残,
匈奴人不讲文明礼仪汉军就更要野蛮!
这样可以激励汉军有自信拼死一战,
然而此策略对铲除匈奴不过是计划的一半,
策略的另一半还需朝廷将眼界拓宽,
因为匈奴不仅是单纯对大汉虎视眈眈,
西北的周边部落小国被欺负得更加悲惨,
如果大汉能与这些国家结成盟友心手相联,
那么势必会狂妄的匈奴形成一个包围圈,
届时平灭匈奴也有了更多后盾与伙伴,
更意味着瓦解匈奴为数不多的支援,
只有这样才能将匈奴打进难以翻身的深渊,
保证击败天敌的胜利局面才不会逆转,
更有机会让大汉的威名传播得更加辽远,
让越来越多的异族人赶到长安的金銮宝殿,
这才是汉武帝年轻时的“如意算盘”,
所以他需要特殊优秀的人才远赴塞外边关,
充分激起所有部族对匈奴的各种恨怨,
努力将“敌人的敌人”有效动员,
使之心甘情愿与大汉紧密抱成一团。
可见但此重任之人不仅需要能言善辩,
拥有丰富的辞令以及外交语言,
还要考虑到前路必然经历千难万险,
更需要此人拥有足够的机智勇敢,
否则即便抵达西域恐怕结局也是枉然,
选择合格的人出使是此计划的关键,
最终通过不断的选拔评比与调研,
一个合适的使臣走进了皇帝的视线。
此人便是汉武帝的郎官名叫张骞,
他决心将如此丰功伟业创建,
刘彻知道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