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灌夫的出身也非同一般,
首先说他的祖先姓张而非姓灌,
传至他的父亲张孟时姓氏发生了改变,
只因张孟多年效力于灌婴将军帐前,
由于此人胆略过人又英勇善战,
久而久之深得颖阴侯的信任与称赞,
最后便赐他姓灌使之成为了家族成员,
从此更换姓氏的灌孟不仅没有辱没祖先,
反而被当时名将视作亲族一步登天,
灌孟之子灌夫为人更加骁勇果敢,
他的功名之路源自当年的吴楚七国之乱,
灌孟灌夫夫子在周亚夫军中参与平叛,
不服老的灌孟战死沙场捐躯大汉,
此时按礼法灌夫可以带着父亲灵柩返还,
回故乡守孝厚葬父亲入土为安,
灌夫却拿出了一副异于常人的热血豪胆,
不仅拒绝带父亲灵柩远离前线,
反而还在主将面前义正言辞立下誓言,
说自己一定要手刃吴王或者他的叛匪同伴,
如此为父报仇才能将英灵告慰祭奠,
眼见得灌夫意志坚定难以阻拦,
反倒是有些勇士受到了豪迈之气感染,
竟与灌夫结成敢死队同闯吴营舍身冒险,
虽说这几十人偷袭吴军慷慨壮观,
但想要成功得手斩杀敌将却绝不简单,
最后众人不仅没能帮灌夫实现心愿,
反而在吴营搭上性命共赴黄泉,
只有灌夫一人身带重伤侥幸回返,
若非救治及时恐怕他也难以逃出鬼门关,
然而等到灌夫的伤势刚刚有了好转,
他立即向主将情愿再袭吴营不惧万难,
眼见得如此勇士对强敌毫不忌惮,
周亚夫对此人自然心生赞许与爱怜,
为了保护此等豪杰再次皮开肉绽,
周亚夫亲自下令将灌夫严加“看管”,
命令禁止他再次登上战场以保其安全,
待到七国之乱平定后一切烟消云散,
灌夫虽说没能再次杀敌留下些许遗憾,
但他的威猛盛名却在天下越传越远,
让汉景帝也颇为欣赏这个大汉热血儿男,
便任命为中郎将以表彰其忠肝义胆。
然而灌夫虽然在战场上毫不畏刀避剑,
可他在为人处世方面却存在很多致命缺点,
既好酒贪杯又喜欢将财富权威霸占,
所以没过多久便因违法罢职丢官,
然而灌夫的勇名造就传扬在幼年刘彻耳畔,
如此英雄自然深得汉武大帝的喜欢,
刘彻即位后便再次启用灌夫使其官高名显,
灌夫最后官至太仆直接效力在帝王身边,
当年的滕侯夏侯婴便官居太仆多年,
由此可见刘彻本来视灌夫为亲信人选,
无奈灌夫的个性是他人生中最大的短板,
整日仗着自己威名远震勇猛剽悍,
到处惹是生非引得皇室成员对其极为反感,
甚至遭遇过巨大危机差点在牢狱中深陷。
其中最大的一次危机便是他酒后狂颠,
竟然不知天高地厚与外戚窦甫打作一团,
以灌夫之勇窦甫怎能经受如此摧残?
窦甫果然被打成了豆腐一般在地上瘫软,
可是这块“豆腐”的身份绝非等闲,
窦漪房这个同族姐姐当然他是天大的靠山,
连刘彻这个皇帝都不敢对祖母冒犯,
区区一个灌夫又怎能胆大妄为激怒天颜?
这位名将被王法严惩的结局在所难免,
而那时的刘彻依旧欣赏他的骁勇与才干,
如果仅仅因此将猛降无情地杀斩,
志在驱逐匈奴胡虏的汉武帝对此实在不甘,
于是他不顾祖母窦太后的愤怒与恨怨,
仅仅从轻发落将灌夫向诸侯国驱赶,
降职为诸侯王相国作为惩罚效力于燕,
应该说刘彻此举算作是用意有三:
首先他在名义上将罪臣灌夫下放外贬,
这样也算是对窦氏有所交代照顾其颜面,
其次保全灌夫以期待他未来的表现,
以此可以用性命回报天子对他的“偏袒”,
另外刘彻可能还有更加深远的打算,
那边是燕国地处大汉国境线北部边缘,
每天都接触的是匈奴这种强敌隐患,
有灌夫坐镇匈奴也不敢轻易来讨麻烦,
更让灌夫有机会对敌情详加查探,
日后用灌夫出击匈奴也更加轻松方便。
然而汉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