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他的很多想法与规矩在今天看来就是糟粕,
比如毫无原则的男尊女卑等想法就应该批驳,
可在当时董夫子的才智品行的确不可多得,
因此他看不惯公孙弘的阿谀奉承与虚伪做作,
平时自然对这种人有所指责甚至弹劾,
结果当然会遭受到公孙弘的忌恨与怒火,
没过多久他便向皇帝送上了一篇奏折,
推荐董仲舒去胶西王刘端驾前辅佐,
如此奏折简直是将董仲舒往死里逼迫,
因为胶西王是出了名的残暴骄奢,
是一个经常诛杀自己辅臣的藩王恶魔,
把董仲舒派到那里目的当然是居心叵测,
但公孙弘推荐的理由却足够让人迷惑,
他说别人被杀都是因为德寡才薄倦怠懒惰,
只有董仲舒这样的大儒辅助在胶西王座,
才能教化那样的诸侯不再残暴苛刻,
如此说辞自然让朝廷下达了对董仲舒的委托,
而董老夫子对这样的阴谋也毫不退缩,
欣然赶赴胶西国尽显圣贤的节操与气魄。
虽说胶西王刘端出了名的凶残暴戾,
但是他面对着董夫子散发出的圣人之气,
竟然也不敢轻举妄动掀起腥风血雨,
应该说董仲舒也很难将刘端驯化教育,
可是公孙弘阴暗的借刀杀人诡计,
也没有让圣贤枉死在胶西,
而且在公孙弘陷害中脱险的案例,
董仲舒也并不是众位受害者中的唯一,
更著名的是当世名臣汲黯的经历,
说起汲黯一生做人为官的事迹,
足以让后人为之赞叹称奇——
他的家族世代高官有着极高的门第,
汲黯年轻时便因为受到了父亲的保举,
在汉景帝时期担任太子洗马将仕途开辟,
但他的成就却与父祖没有太大的关系,
最重要的是原因在于他的耿直正义,
耿直到他做人做事完全不能弄假作虚,
对于任何歪风邪气都敢当面斥责毫无畏惧,
对任何错误过失也没有容忍的余地,
因此他的一生主要效力于汉武帝时期,
虽然屡次直言犯上得罪汉武大帝,
但刘彻却从来都没有对他有过严苛的处理,
充其量批评这个老顽固太过腐朽痴愚,
而且汲黯终身以道家思想修身养体,
这与汉武大帝独尊儒术的思路更是背道相抵,
可是观其一生也没有让皇帝对他动过杀机,
反被刘彻评价为“社稷之臣”可见其地位无人可比,
可见终其一生他始终保持本色待人严厉,
虽然在如今看来他的品行没有太大的格局,
但因为他太过强势的气场与家族的根基,
无论是敌是友都会与他的锋芒回避,
通俗点说跟一块又臭又硬的石头正面攻击,
古往今来都没有谁会选择愿意,
何况汲黯不管对谁的痛斥与狂批,
都是因为对方的所作所为一定有什么不可取,
所以他理亏心虚的对手们也无法反唇相讥,
至于那些痛恨汲黯至极的人及时想将之“惩毙”,
可谁又敢承担谋害“社稷之臣”的巨大压力?
因此汲黯对公孙弘的行径当然即为鄙夷,
数次在公开场合狠批公孙弘沽名钓誉,
说公孙弘位居高官俸禄又多却整日缩食节衣,
这种人的险恶虚伪实在让人厌弃!
如此怎能不让公孙弘将对汲黯愤恨至极?
他当然要想办法除掉这个讨厌的仇敌,
但公孙弘在表面上却显得极为宽宏大器,
不仅没有任何不满或者怨恨“老汲”,
反而还当着皇帝的面感谢汲黯批评自己,
首先他承认自己确实沽名钓誉存心将世人相欺,
这对他本人来说是个需要改正的问题,
而后又拿出管仲和晏婴的事例作出对比分析,
称管仲因为辅佐齐桓公称霸就极度奢靡,
虽然给齐国乃至周王室都立下了丰功伟绩,
但是他的行径仍然属于对君王不敬失礼,
而晏婴贵为齐相却只用粗衣糙米,
如此贤相选择了与百姓共命运同呼吸,
因此自己的做法不过是见贤而思齐,
可如今自己已经是大汉高官而非民间小吏,
应该注意到朝廷的体面与身份的高低,
幸亏有了忠直的汲黯品行高洁快人快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