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这么多人,其中有没有当王八的呢?”袁枚慢吞吞、笑嘻嘻,不软不硬、含而不露地问道。袁枚和纪晓岚私交不错,性格又都有点放浪不羁,好开玩笑。
纪晓岚心里虽略有不快,知道袁枚想借玩笑话戏弄自己,可是毕竟是文人,不能表露出来,有失风度,更不能翻脸,有辱斯文。
“也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或许有吧。”纪晓岚含含糊糊地回答。
袁枚见这次把纪晓岚噎住了,心里暗自有些得意,小茶水儿润的吱溜吱溜响。
纪晓岚略一思忖,开口问袁枚:“学兄府上想必也一定是人丁兴旺吧?”
一听这话,袁枚了解纪晓岚的性格,知道他要反唇相讥,立刻谨慎起来,小心地答道:“是呀,鄙族也是人口众多啊!”
纪晓岚狡黠地问袁枚:“那贵府有没有不作王八的人呀?”
这下袁枚咋回答都不是啊!没有?那就都做王八了。有?那就还有一些做王八的。于是,袁枚只好认输:“你纪先生这张嘴啊,总是这么不饶人!愚兄甘拜下风,甘拜下风!”
蒲松龄共有四子一女,四子分别是长子蒲箬,贡生,次子蒲篪,没有功名,三子蒲笏,廪生,四子蒲筠,庠生。此外,还有其长孙,即蒲箬长子蒲立德,庠生。
蒲松龄对其儿孙怀有异乎寻常的感情,一方面是为自己不能亲自教育他们而内疚,另一方面是为他们不能顺利科举及第而烦恼。于是乎,蒲松龄在他的儿孙开始读书制艺后,便不间断地进行苦口婆心式的教导和批评,教育自己的儿孙如何钻研制艺、搏取功名。
蒲松龄外出游学坐馆后,长子蒲箬自小就挑起了家务、教育诸弟的重担。还说他母亲得病后,蒲箬亲自跑到山中采药,夜晚遇到群狼围攻,万分危急之中,幸好有一队驮队冲散了狼群,才得以逃生。蒲箬二十七岁考中秀才后不久就成为禀生。蒲箬成为贡生,当时的知县亲自为其挂匾,匾额的题字是经明行修,准确地评价了蒲箬一生的德行。
蒲松龄结婚后岁岁游学,常年在外,特别去淄川西部西铺村毕际有家坐馆后,一年仅回家五次,每次不足十天,对于儿子的教育无暇顾及,为此蒲松龄十分自责,说儿子并非不堪造就,担心儿子们因为放任懒惰而辜负大好年华,一事无成。虽然儿子们有条件读书,却不能当面督促他们,只好任其懒惰,荒废学业。幸而蒲松龄聊以**的是,长子蒲箬在自己的亲自教育下,长大成人后,学问很好,可以教育诸位弟弟和他的儿子,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蒲松龄的缺憾。蒲松龄的儿孙们于是在这种长教幼、互切磋的环境中读书制艺,年年参加秀才考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蒲箬二十七岁时,考中了秀才,时在泉城的蒲松龄为此十分高兴,写了一首诗表达自己的喜悦心情。诗曰:“再到稷门菊尽霜,风催荷梗冻银塘。短檠照影人闻漏,晓被偎寒客恋床。少饮幸无多酒债,大男喜已得臣狂。英雄赚老真长策,又是浮生半月忙。”诗的后两联意思是,听到蒲箬进学的消息后,蒲松龄饮酒祝贺,就是欠下酒钱也不当回事。现在蒲箬中秀才,也会像自己一样醉心科举,执着追求功名。自从实行开科取士的制度以来,天下英雄为求取功名,大多终老于科举道路上。蒲箬考中秀才,亲朋好友都会来贺喜,自己恐怕会应酬一段时间。蒲松龄因为儿子考中秀才高兴,不自觉地流露出了自我满足感。蒲松龄还写有七绝,诗曰:“垂老逢场意气生,喜看年少占时名。一门康了无生色,幸尔刚沾化雨荣。”诗一二句感叹年轻才俊早登科第,诗三四句是说家里笼罩着落榜的阴云,幸而此时蒲箬考中秀才,使得家庭喜气洋洋。蒲松龄在科举蹉跎的垂暮之年,听到儿子考中秀才时可谓是喜不自禁。
次子蒲篪虽然幼习举子业,但终生未能进学,颇让蒲松龄伤脑筋。蒲松龄写给他的诗,主要是训斥他无上进心、学习不努力。当蒲篪的两个弟弟已于上年进学,他却再次落榜,蒲松龄写诗对他训勉,诗曰:“黄河有清时,窃疑昔人诳。衡文矢清公,此闻宁非创?今真见其人,心眼为开旷。单寒尽鼓舞,志灰气复壮。尔辈久偃蹇,年年被黜放。不羞滥竽逃,学造钱神谤。今番仍落拓,将何塞诮让?犹幸有来年,愤发坚所向。千载失一时,此生勿复望!”这首诗训斥蒲篪、蒲立德叔侄二人。当蒲松龄已经撤帐归家,蒲篪还没有进学,蒲松龄又写了诗,再次训诫蒲篪。诗云:“吾家无师傅,庭训在朝暮。皆能掇青芹,兼邀司衡顾。实望继世业,骧首登云路。篪也虽能文,风檐失故步;立德肯研读,颇解此中趣。时际公道张,放斥仍如故。千载失一时,过此恐难遇。亡羊当补牢,已误莫再误。”诗中说,蒲家请不起塾师,只能接受父亲的教诲。儿子们能够进学,还要依靠考官照顾。蒲篪虽然也能作八股文,却在考场上屡屡失手。蒲立德肯钻研,能够了解八股文的写作技巧。
当蒲篪已年近半百,感到科举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