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碑文》是规范监生的守则,将条文刻于卧碑,置于学宫明伦堂之左,以戒谕诸生,对学生思想钳束尤严。其目的就是为培养安分守己、循规蹈矩的所谓良吏,以服务其专制政体。在学生员必须遵守的训令条文,共八条,条文大致包括:必须以四书、五经为宗旨,习为举业,不得标新立异,沾染异端邪说;不得议论天下国家利病之事;立志学做忠臣清官,宜留心利国爱民之事,不可交结权势;专心读书,注意修养;孝顺父母、尽忠君主、服从官长、尊敬先生;不许结社立盟,不许私自刊刻文章。以及诸生员各种考试、升降、奖惩办法。如有违犯,轻者黜革,重者拿问。
国子监不仅对监生要求严格,也同样要求教师对上竭忠老成,对监生要以身作则,对教事要严立课程,用心讲解,以臻成效。如果教师在工作中怠惰失职,以致使监生有戾规矩者,举觉到官,定有责罚。根据教师对经书的掌握程度和讲解水平决定其职位的升降。国子监通过严格审查老师讲义,加强对教师的思想控制。每值讲之前一日,具讲义稿呈内阁及勋爵和经筵者阅订,有痴句,则批驳令自改正。
国子监对生徒的资格、来源和名额都有严格的规定,从教学上,规定四书或五经为必读之书,还颁行了严格的制度,如考试升降制度和放假制度等。所学课程有《孝经》、《小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以及《诗》、《书》、《礼记》、《周礼》、《春秋》、《易》等。
监生可以在监内寄宿,发给膏火,供给膳食,享有免役权利。国子监的主要教材是《四书五经大全》、《性理大全》等,此外还有习字、习射。学生在低级班学习一年半,文理兼通则中级班,再过一年半,经史兼通,文理俱优,则高级班。教学以科举考试为中心,学生在监内要练习做八股文,以应付日后科举考试。
史凡选择的是画学,因为他穿越之前是学工业设计的,对工笔画图比较感兴趣。然而,当史凡入了画学才意识到,还是要学儒家的书经。
经律习诵是国子监画学课业的组成部分,分必修和选修两类。前者包括《说文》、《尔雅》、《方言》、《释名》四种经部小学类典籍,通过习修可以使画学生通画意,提高准确认识和把握绘画对象的特征及鉴评绘画的能力,其中《说文》书篆字的要求也有助于技法水平的提高。后者为习诵经书或读律,根据画学生的身份分为士流、杂流两种情况。士流习一大经或一小经,杂流诵一小经或读律。必修的四种典籍,实际上是古代读经的工具书,均属于小学范畴。《尔雅》、《方言》、《释名》三种典籍均为解释词义的著作。
除了以上四种必修典籍外,国子监画学还设置有选修课,选修的情况据画学生的身份而定。当时的画学生根据身份分为士流和杂流两种,所谓士流,即以文士身份入学者,杂流是指靠技艺入学者。因二者文化基础不同,故在选修课程方面略有差异,前者可习一大经或一小经,后者可诵一小经或读律。所谓大经、小经是唐宋时期国子监教学或科举考试时根据儒家经典经文的长短所划分的等级,《礼记》、《春秋左氏传》为大经,《诗经》、《周礼》、《仪礼》为中经,《周易》、《尚书》、《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为小经。所谓律,即当时的律令。
对于四种必修典籍,国子监画学提出了明确的教学要求,也指明了习修的目的。四种典籍是经书的工具书,对画学生而言,修习它们对选修课程的帮助白不待言,但是对于所收字词意义的理解,在通画意方面有大作用。正确认识所画对象,准确把握对象的特征,是绘画的基础,也是理解画意的根本,而上述四种典籍在这方面无疑起着的作用。士流选经是习,杂流选经或律是诵或读。习是反复练习、钻研,其结果是通晓、熟悉。士流补试试题为本经之经义,即以所研习经书中的文旬为题作文,以阐明其义理。杂流补试试题则简单得多,仅需背诵三段小经文字,且每段三十字以上即可,或能背诵三板法律条文。
从专业角度看,习修儒家经典,可以明画理。诸多绘画理论都与儒家经典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渗透着强烈的儒家思想。士流和杂流有许多区别,两者文化基础不同,士流是以文士身份入学,已经具有一定的经学功底,杂流以绘画技能入学,缺少相应的文化基础。两者对儒家经典熟悉程度不同,将来推恩授官会有区别。杂流授官,止自三班借职以下三等。这种课业安排、考核机制的区别,既考虑到画学生员身份和文化知识背景的不同,也考虑到将来仕途的差异。
教学实行有积分法。刚入监的学生已经通习《四书》但还未学习经书的,先入正义、崇志、广业堂学习经书,每人自选一种。一年半以后,经考试合格者,升入修道、诚心堂。再学习一年半以上,经史兼通、文字表达和意义理解都优秀的,升率性堂。升到率性堂以后,才准许积分。积分的方法:每季的第一个月考所习经书的大义一道,第二个月考论一道,第三个月考策问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