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一曼始终记得自己正式穿上军装,成为一名革命军人的日子:1926年11年25日。悄悄告诉大家,本书首发,想更快阅读,百度搜索就可以了。
这一天,200多个姑娘汇集到武昌两湖书院来了,她们从四面八方来,有穿花旗袍的,有着短棉袄的,有梳大辫子的,有剪短发的……一个个都兴高采烈的样子,彼此又像是熟悉,又确是很陌生的。她们是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入伍生总队政治女生大队的学员。
一曼是坐船来的。她坐的那条船是“其春号”客轮。她和同学们都是从宜春码头上船的,满怀着革命救国的热望,顺长江而下。热情爽朗的赵一曼在同学们中间性格很鲜明,大家都很喜欢她。女同学里年龄最小的只有17岁,名叫游曦。那个叫陈德芸是家里的独生女,她离开家时没有告诉父母,担心不让她走,可是她的父母还是到涪陵码头上送她来了,可是这条船没有在这个码停留……在这条船上,还有罗瑞卿、陈伯钧等一批优秀的男生。罗瑞卿被指定为这条船上的队长。这条船上的同学们都很团结。他们见陈德芸一路无精打彩的,知道她在想家里为这事都闹心呢。一曼对她说:“我与你不同,我的父母都不在了,我是宁做他乡鬼,不做家庭奴。”其他的同学也劝说着:“家国之间,不能两顾。当今之际,还是以国为重吧!没有国哪儿来的家啊?”船经云阳时靠岸,大家游览了张飞庙,庙里有相传出自诸葛亮手笔的石刻的《出师表》,罗卿瑞同学还给大家介绍这篇不凡的作品,大家放声吟诵着这篇千古闻名的大作,也都壮怀激烈地要为北伐胜利,为民族大业而献出自己的一切!
船出三峡,一曼的目光更加远大,她望着汹涌的江水由然而升一种奔放豪迈的情感。
一曼考入的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是由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改名的。黄埔军校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一所革命的军事学校,它是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产物。这座学校培育了大量的革命尖兵。这座学校,在革命形势大发展的年代曾创办了“潮州分校”、“南宁分校”、“长沙分校”和“武汉分校”。武汉分校基本上是掌握在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人士的手里,郭沫若、周恩来、李富春、张国焘、项英等都是其中的政治教官,恽代英为政治总教官,陈毅为中共军校党委书记。在革命军校里设女生队就是从武汉分校开始的。
无论是国共两党要员写条子介绍来的,还是被地方党团组织选送来的,所有的学生都要经过严格的复试。这群热血青年,天不怕,地不怕,他们向校方提出质疑:我们是来干革命来了,革命队伍难道还害怕人多吗?他们坚决反对复试,不允许有淘汰现象发生!他们散发传单,张贴标语,搞请愿活动,还派出10名代表想与校方“谈判”。他们哪里知道这是革命的学校,有军队严格的铁的纪律。学校立即开除了那10名学生代表。他们想参加复试都不允许。这10个人就有后来成为著名作家的谢冰莹,她在任要职的亲属帮助下,更名改籍贯参加了复试被录取了。
四川来的30名女生只有两个未被录取,其中有一位叫柯银珠的没考取,竟又急又气而死去了!
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在1927年2月6日这一天正式开学了。一曼与她的女同学们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代女兵。
这时,一曼刚过21岁生日不久,她在这群姑娘当中,既不是最大的,也不是最小的。
与一曼同在武汉分校学习的女生中,曹杰后来成了徐向前的夫人,张瑞华成了聂荣臻的夫人。
从这一天开始,姑娘们统统换上灰色的棉军装,登上棉鞋,还统一了发式,不准擦脂抹粉,不准描眉,更不准抹口红,连军装里面的花衬衣也一律不准穿。
她们的队长是一个威武的军官,打着黄呢子绑腿,背着驳壳枪,很严厉的样子,讲话,喊口令,干脆利落,一丝不苟。
队长领来了理发师,把女生们的头发剪得像男人一样短。有的女生手捧着被剪下来的大辫子心疼地哭了。队长大声训斥:“哭什么?你们从今天起,就许身国家了,生命都将为国牺牲,怎么不能舍得这一条辫子?”一曼在一旁劝说道:“我们今天来到革命阵营就是革命人了,就得像个革命军人的样子,只有剪掉头发,穿上军装,才能上战场啊!”她说:“别看剪发,这也是对我们革命意志的考验啊!”
在1927年2月12日举行的开学典礼上,宋庆龄、何香凝、孙科、谭平山、苏兆征、邓演达、郭沫若、恽代英、施存统等都在主席台上就坐。宋庆龄还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演,她对中国第一代女兵的殷切期望令一曼特别感动。她对陈德芸说:“孙夫人的革命气质和讲演水平尤为令人钦佩。”
到了军校,一切都听从军号。该起床的时候不起来不行,起得晚一点也不行,该熄灯时不熄灯也不行,熄了灯,两个人小声说话也不行.军号声就是命令。执行命令不准打折扣。
大家对这种生活都不习惯,可又都觉得新鲜。一曼也如此。这和在白杨嘴,在郑家大院,在宜宾女中,在中山中学,全不一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