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秋,日寇调动大批兵力疯狂“讨伐”珠河游击区。一曼工作繁重,黑天白天连轴转,累得身体极为虚弱,加上脖子上长了个疮,疼得抬不起头。敌情紧,住在老乡家很不安全,就进了游击队的流动医院。医院共收重伤病员十几个,而工作人员只有一个院长和一个年轻的助手。
一曼本来是个病号,可她又是个闲不住的人,她到了这个流动医院,并没把自己当成伤病员,而是总有干不完的活计。她忍着病痛做起医院的政治工作和护理工作,还给伤病员缝补、浆洗衣服、煮饭、上药,给伤病员洗头,擦胳膊腿儿。她还教伤病员唱歌,鼓舞大家的斗志,战胜疾病和伤痛。游击队的战友们惦记着她,给她从山上采摘下来一些野果,还有煮熟了的鸡蛋,送到她这儿来,她哪儿舍得自己吃啊,都分给了其他伤病员。
一次,敌人突然来“围剿”,二道河子不能呆了,医院必须立即转移。去哪儿?是去四方顶子,还是去鸡爪顶子?一曼和院长意见不一致。院长主张去四方顶子,那里离敌人远,不易被发现。一曼主张去鸡爪顶子,虽然它离乌吉密车站近,但敌人搜查过,比较安全。院长同意了一曼提出的方向。医院挪到鸡爪顶子庙里,一曼动员当地道士拿出些吃的,解决了暂时的困难。通过我游动哨侦察到的情况证实,大股敌人扑向了四方顶子,要在那儿搜查一周时间。一周后,一曼又建议医院挪到敌人刚搜完的四方顶子。果然又很安全。不是一曼神机妙算,是她猜摸到了敌人的心机,找到了规律性的东西,主意出得很正。
一天夜里,敌人“讨伐”队一点点缩小包围圈,扑向我医院所在的村庄。撤,来不及了;打,没力量。流动医院所在的这个小村子太小了,仅有十几户人家,根本无法掩护这些伤病员。田野里的庄稼都收割了,光秃秃的,没有地方藏身。一曼发现村边有一片刚刚割下的大豆地,还没上场。一曼让群众把伤员抬到豆地里,用豆秸把人盖住,每个豆铺底下都藏个人。一曼和院长手持短枪在垄沟两头的大豆铺子底下警戒。敌人进村烧了房子,火光冲天。他们的手电光向村子四边乱照,也照到了“大豆铺子”,但没发现什么。院长有点紧张,他全身发抖,把豆铺子搞得直响。一曼警告他:“别乱动!”敌人在村子里搜了几遍,见没有抗联的伤病员,乱放一排枪,就溜回去了。伤病员们掀开“大豆铺子’,长喘一口气:“亏得咱们的‘瘦李’啊!”
长期的斗争经验使一曼料事很准。
有个姓孟的木匠志愿到医院白干活,医院转移,他也跟着走。一曼心里好怀疑,她叫几个人暗地里查了一下。这木匠抬伤员时说:“你们打什么仗,明明白送死嘛,还不快回家……”这个木匠的言谈举止引起了一曼的警觉。后经赵尚志和一曼亲自提审,弄清了这个家伙是日本特务用高价收买的探子,日本人每天给他20元伪币,让他到根据地刺探情报。根据他提供的线索,又逮捕了那个与他单线联系的日本特务。特务供认,上级叫他探清我三军司令部的所在地,妄图摧毁我指挥机关。好狠毒啊!好危险啊!大家都说:“‘瘦李’的眼睛真亮啊!”
一曼到珠河工作以后成绩非常显著,连中共满洲省委向中央的报告中,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报告说:
“珠河游击队自开始在我们同志领导下以来,与日本帝国主义就作长期的继续不断的残酷战斗。他们不仅发展壮大了自己的队伍和开辟了很大的游击区域,而且推动了珠河及其周围的反日战争。在今年满洲反日游击运动中,珠河游击队及其英勇的反日战争,已形成了一个中心力量和中心游击区域,一年来作了很多工作,获得很大成绩……”“队伍数量扩大了三倍以上。同时在政治上、组织上天天地加强了共产党的领导,形成完全在共产党领导下的赤色游击队。”“扩大了游击区域到很大范围。”“与许多义勇军建立反日统一战线,影响和领导他们开展了很大的反日战争。”“摧毁了日‘满’在乡村中的政治(如焚毁消灭了日本的兵营,解除了许多走狗武装等),建立了许多群众组织,如反日会,吸收了200多人,农民委员会23处,自卫队有100多人,开展了广大群众的反日斗争。”“拥护群众的利益,部分地执行没收走狗财产,分配给群众。在五区曾召集200多人的军民联欢大会,有义勇军‘助国’士兵参加,讨论秋收战争,在游击区群众免除了满洲国捐税的剥削,能够耕种收获以及相应避免胡子的抢夺骚扰等”。
在珠河,只要提“瘦李”几乎是家喻户晓。一曼以自己卓越出色的工作,赢得和各级领导和广大军民的认可和称赞。在珠河,一时间,“瘦李”,成了勇敢和智慧的代名词!
♂狂♂人♂小♂说♂网*♂www.du♂shu.k♂r♂狂♂人♂小♂说♂网*♂www.du♂shu.k♂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