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刘澜在秣陵只是将一些最基础的科技构想提出来,然后寻找这方面的人才,就比如最简单的交通工具,最初人类所能依靠的交通工具肯定是骑马以及骑牛那么再发展就出现了马车继续发展一直到自行车然后是汽车。
而刘澜现在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告诉工匠们我们不只是可以考双脚才能走路,还可以骑马,那么接下来驯化培育工作就成为他们的首要工作,但是他们还有另一个任务要完成,那就是去研究下一级的科技树,并不断将科技树升到顶级。
刘澜对他们起到的作用很大,但又几乎没有,就好像火药,他只是招来了一些术士,让他们研究火药,而这些科研人员最终能否研究出火药来连刘澜自己都不敢确定,就算是研究了出来,那么是最终走向火器的科技树呢还是会走向烟花的科技树,同样是未知的。
刘澜对于科技的提升考虑的比较多,他最希望的还是双腿走路,所谓厚积薄发,刘澜现在的目的就是夯实基础,打牢底层科技,再简单一点就是发掘培养工人和研究人员的土壤,只有出现更多的工人,那么就势必会从量变到质变。
说白了现在是根本就没有这个基础,就拿冶金来说,还是以铁匠为基础,而将治下所有的铁匠聚集起来,也不超过千余人,这样的数量,再发展几十年都不可能在冶铁冶金上取得任何的进展,而其他的方面道理同样如此。
这是这个时代社会结构组成所造成的,百分之九十八甚至是九十九都是农民,这么可能会在其他领域能有什么太大的发明和进展,最典型的例子,就连玉器漆器和瓷器工匠都少的可怜,这些行业又这么可能会出现一个快速的发展?
现在这些行业整体得到发展,刘澜对工商的鼓励有着很大的功劳,但也同时在田地的管理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因为他限制土地兼并,但又鼓励庄园主出现,而失去土地的百姓可以选择佃农,但除此之外,商人工人也是他们的选择。
刘澜在沛县就提出了一个很明确的理论,不管是限田还是土地兼并,他能做到的非常有限,但是他能做到的一点是他可以为失去土地的百姓提供足以生活的工作机会,他们或许无法继续从事农业生产,但是却也可以通过这样的一个机会,从农民变成工人或者商人。
刘澜不敢保证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哪怕只是让百分之一的人成为工人和商人,那他就已经很满足了,虽然他取消了商籍工籍,但真的要把耕种的百姓转变成工人和商人,还是有点困难。
有些时候刘澜甚至考虑直接派部队去做工人了,但这根本就不现实,所以他只能加大宣传力度,然后提高工人和商人的待遇,最少要让这些地方的条件比一些小自耕农种地得到的多,那么或许会吸引一部分百姓前来务工,哪怕只是在农闲的时候。
刘澜很清楚改变思想和观念是漫长的一件事情,而要让他们接受就更需要时间,但总会有吃螃蟹的人,积少成多,何况秣陵已经开始出现工校,让越来越多的行业出现在学校中,去招收学生。
虽然效果并不是很好,首先是学生不多,其次是老师没有,学生不多很好理解,没人会来专门学习某一个行当,同时也没有哪一个老师傅愿意将自己的手艺传授给外人,不管刘澜如何强调工商推广工商,小农经济却依然是最大的阻碍。
最简单的来说,那些优秀的玉匠,就始终是一副只传内亲不传外人的态度,甚至是传子不传女,刘澜想让他们广招学生,压根就是妄想,哪怕你拿着刀子逼他们,他们也不会妥协,而类似的情况几乎遍布每一个行业。
每一个行当都有着他们自己固有的生存之道,而这样的生产之道已经形成了几百年甚至是上千年,刘澜给予他们身份的认可,地位的认同,让他们不再遭受歧视,可这并不等于他们事事都要受刘澜摆布,更要把家族的手艺拿出来外传。
这本来就是他们自家的生存技能,这一技能也许是下三滥的手艺,可最傻能够让他们的后世子孙吃穿不愁,而传授给素不相识的外人?凭什么?更何况一个行当从事的人越多,那他的生意就自然会走下坡路,本来就是赚点养家糊口的的生活费,到时候可能连最简单的温饱都无法保证。
和家学族学的氏族掌握着知识一样,工人们跟他们考虑的几乎一模一样,所以刘澜眼下真正能够大力推广的只有兵械厂和一些他能够控制的手艺行当,但比起传统的工匠们,刘澜反而相信他控制的这些行当,才是未来的生产趋势。
玉匠、漆匠已经传统的那些工匠们恪守着家族的传统,刘澜不会强求,但是秣陵大力发展的瓷器行业,势必会在未来蓬勃发展,在豫章刘澜已经派人寻找,并且经过他自己的确定,景德镇已经被招到。
只不过此刻他的名字叫做新平镇,而刘澜已经招募到了一批瓷器匠人,他们之中不乏越窑的工匠,而这些人都已经踏上了前往景德镇的路上,未来这里将会成为与后世一样的瓷器之都。
风气是要引导的,既然在传统的行业刘澜做不到,那么就在一些新的行业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