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吴子兵法却是实践加理论的的集合,甚至可以说是它并不仅仅只是一部兵书那么简单,而是他自己的一套理念,而吴起本身就是儒家、法家以及兵家都有所成就,所以在他的兵法中可以看到兵家的用正出奇,也能够看到他令行禁止对军纪要求的森严的一面,更能够看到他重视用仁德教化士兵的一面,虽然这一切看起来与后世有所相似,不都是内修文德,外治武备吗,可只有看过正版之后才会明白,区别太大了。
或许你可以理解为这本来就是贾诩的注释,所有的理解都是贾诩自己的想法,可也因为这样的原因,因为当你是在以贾诩视角在看吴起兵法时,那么你所看到的吴起兵法,说白了本身就已经是一部伪书了。
而吴起兵书中到底想要说什么,只有看过原版才会明白,而只有看过正版你才会有自己的想法,贾诩和刘澜的思想是不一样的,他们看待问题的角度更是不同的,而他们对于战场的理解也是有很大区别的,所以很自然就会出现对吴子兵法各自不同的理解。
所以当刘澜看到吴子兵法之后他立即就将其视为珍宝,而因为在后世知道太多的书籍失传,所以他对书籍的保护可以称得上非常重视,为此从他在徐州的时候就开始了收集书籍的工作,观湖亭说白了就是他的藏书阁。
而到了秣陵他收集书籍的脚步仍旧没有停下,可以说在经过他多年的努力,如今他的藏书阁已经拥有了藏书两万一千卷,而这些藏书都已经交由书吏誊抄,这是一种保护的措施,同时也是为了印刷的方便。
但这些还不够,在他的心中,是希望有朝一日可以打造属于自己的四部目录甚至是四库全书,但这样的人现在对他来说太少了,但未来如果有机会的话,一定会去做,而眼下他就是要对刘茵留下来的那些孤本以及他收集到的那些书籍进行保护,他要建一座国家图书馆,而同时还要把那些所谓的孤本,那些被世家藏着掖着的宝贝发行出去,让更多人拥有才是对书籍最大的保护。
如果是在纸张无法量产之前,刘澜可没有这么大的雄心,但现在不听了,他会加大收集书籍的步伐,虽然要从那些书架的书中得到那些珍贵的竹简不容易,可要对书籍保护,这一定是唯一的办法。
刘澜记得在后世看到过一个记录,虽然不确定记忆是否有偏差,但他敢肯定数字一定八九不离十,因为他这个人向来对数字比较敏感,所以在一般情况下是不大可能记错的,而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那么在三国归晋后,晋朝建秘阁藏书,而起秘阁所藏书籍的数量是足足有近三万卷的。
但是刘澜现在的所有藏书,数量也不过才堪堪两万一千卷,这是个什么概念,这说明最少有进一万多卷书籍刘澜是还没有收集到的,而这刘澜可是收集了数十年,如果算是刘茵甚至是刘元起家族的收藏,那几百年是肯定有了,结果才不过堪堪两万一千卷,所以动用刘澜自己的力量和晋朝动用皇室的权利乃至动员全天下相比,效果还是非常明显的。
而如果再用另一组数字来衡量,那就是到了南朝初年谢灵运造《四部目录》来说的话,其中著录就有图书近六万五千卷,且不说从西晋到南朝一百五十多年新攥写的图书量有多少,但再多也不可能在这一百年时间就多出三万卷图书来,所以很多书籍其实就算是西晋建立之时,还是在世家手中藏着,其实这还是遗子黄金满籯不如一经的思想在作祟。
只要经书在他的家族手中,家族就可以通过经书来换取家族的利益,因为知识掌握在他的家族手中,就算你是天子,但治理国家你也得用人,用人才吧,所以刘澜要建立自己的国家图书馆,要让更多的书籍揭开神秘面纱成为书店销售的一份子,现在要努力,未来更要努力,如果真有一天他真坐上了那个位置,或许会好一些,因为他可有通过天子的权利去要求他们。
但在现在,他只能先去做,做到一步算一步,去说服身边的那些世家,让他们找出一些他这里没有,而他们手中有的书籍,甚至刘澜已经选好了地址建立国家图书馆,就在夫子庙,哪里本身就是刘澜规划的学校区域,大量的学校尤其是新学的存在肯定对这些学子有着一定的帮助。
到时图书馆就可以按照后世借记来进行创收了,不过现在的书籍还在誊抄,而每誊抄一本出来就会立即进行印刷,所以现在在秣陵出现的图书馆,都只是印刷品,而刘澜手中的这些竹简孤本肯定是不会轻易露面的,这其实也是一种保护。
为了这样的图书馆会出现很多,当然刘澜会让那些世家去买单,说句实话他现在还真的有些像后世熊国对付寡头所常用的手段,可刘澜不这样做还有其他的办法吗,难道未来所有郡县的图书股都他去买单,说句实话,就他现在的情况,财政怕是要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