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四位皇帝。悄悄告诉大家,本书首发,想更快阅读,百度搜索就可以了。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25岁登极,在位六十年,退位后当了三年太上皇,实际掌握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年寿最高的皇帝。乾隆帝在位期间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巩固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六次下江南,文治武功兼修。并且当时文化、经济、手工业都是极盛时代,他在发展清朝康乾盛世局面作出了重要贡献,确为一代有为之君。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清东陵裕陵。
@继位
爱新觉罗·弘历(1736年-1795年在位)是雍正帝第四子,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雍正元年(1723年)被密立为太子,雍正十一年封为和硕宝亲王,开始参与军国要务。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帝去世,弘历继位。
@统治概述
弘历继位后,在政治上矫其祖宽父严之弊,实行“宽严相济”之策;优待士人,安抚起复雍正朝受打击之宗室;经济上奖励垦荒,兴修水利;军事上多次镇压西部少数民族贵族起义,反击廓尔喀对西藏的入侵,进一步巩固了多民族的帝国;文化上编修了《四库全书》等大型文化典籍;外交上乾隆时清朝帝国继续以“天朝上国”自居,和周边属国友好往来。
@少年时期
弘历自幼聪明,五岁就学,过目成诵。据说康熙六十年的一天,康熙帝在雍亲王府就是后来的雍和宫第一次见到了孙子弘历,当时弘历十岁,一下子就为其祖父康熙帝所喜爱,令养育宫中,亲授书课。雍正元年,雍正书立储密旨,立弘历为继承人,藏于锦匣,置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雍正十一年弘历被封为和硕宝亲王,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三日凌晨,雍正帝去世,内侍取出谕旨,宣布弘历即位,改明年为乾隆元年。
@缓和气氛
弘历即位后首先缓和雍正在位时期造成的政治紧张气氛。乾隆二年,他就释放了雍正末因贻误军机而判死罪的岳钟琪、傅尔丹,赐予允禟、允禩公爵。乾隆四十三年(1778)还为多尔衮昭雪,复其王爵。这些措施缓和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对稳定王朝的局势是有意义的。
@严惩贪官
把雍正年间因贪赃被革职的官吏一齐复职,对贪污案不予追究,放松对官吏的考绩,结果吏治又坏,贪风再起。乾隆觉察后,从乾隆三年起他开始严肃处理侵贪案件,将性质严重,核实无误的贪污犯即行正法。乾隆六年(1741),处死了纳贿银千两的兵部尚书兼九门提督鄂善。从乾隆二十年开始到四十年代,还处死了10余名职位很高的巨贪。
@重视吏治
乾隆初中期,乾隆帝重视吏治,首先他重视官吏的选拔,他强调官吏应该年富力强。他将不称职的官吏分成8类:年老、有疾、浮躁、才力不及、疲软无力、不谨、贪、酷。在乾隆一朝。第二,禁止向皇帝进献。第三,注重考绩,为了整顿吏治,过去那些不用考核的藩臬(布政史与按察司),也要考绩。第四,注意解决官员及其家属的生活费问题,给京官加薪,给外官发放养廉银。第五,处置贪官。这是指初中期的情形。
@驾驭群臣
弘历善于驾驭群臣。乾隆初年,朝廷中以鄂尔泰与张廷玉为代表的满汉两派斗争十分激烈,互相拆台。弘历不是打一派拉一派,而是对他们都进行严厉警告,并采取抑制手段,不让一派打压另一派,始终让他们保持平衡,避免了大分裂。弘历重视对太监的约束。即位后就发表上谕,告诫太监不得越轨。
@重视农业
弘历和祖父玄烨、父亲胤禛一样,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他要求北方向南方学习耕种技术。以前贵州遍地桑树,但不养蚕纺织,他便责成贵州地方官向外省招募养蚕纺织能手传授技术。他令地方官注意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他鼓励开荒,扩大种植面积。雍正二年,全国可耕面积683万余顷,乾隆三十一年扩大到741万余顷。乌鲁木齐地广人稀,他资助甘肃贫民前去垦种。
@关心水利
乾隆下令完成的水利工程,较大的有:河南南阳至商丘黄河河堤新筑170余里,清口及江南运河疏浚,江南淮阳运河挑浚,清河千里堤岸培筑。此外,在他关心下,修了江苏宝山至金山242里长的块石篓塘和浙江金山至杭县500里海塘。这些水利工程起了防洪、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乾隆帝重视发展商业并给予宽松政策。
@抚恤商人
乾隆也采取了一些恤商政策。规定商人到歉收的地方销售粮食,可以免关榷米税,允许百姓贩运少量食盐(这在雍正朝是不允许的)。金融机构(经营汇兑和存款、信贷的票号)在乾隆朝也开始出现。
@重视社会稳定
弘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受灾百姓,执政期间五次普免天下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