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瑕疵的“十全武功”
乾隆帝自诩“十全老人”,实际上他的武功不全是正义和福音,疆域开拓过程中,杀戮甚众。他的“十全武功”,不少是凑数的,比如缅甸、安南之役损兵折将,最后对方慑于清朝帝国的强大主动议和才勉强找到了台阶下;二征金川虽然有较大意义,但损失巨大,胜之不武;况且其中有的武功并不正义,例如镇压林爽文起叛乱、出兵安南就是。
@笼络汉人知识分子
弘历效法玄烨,积极笼络汉人知识分子。乾隆元年就模仿康熙举行了一次博学鸿词科考试。南巡时利用机会接见汉人知识分子。乾隆巡幸12次,途中召试士子,试以一诗一赋,一论或一策。进入高等的,授予进士、举人,马上任为中书;是生员,就赏给举人,准予会试。
@千古文化
弘历汉文水平很高,能诗善画,精于骑射。清朝皇帝中对文化事业的重视和功绩当以他为最。在他统治期间,各种官修书籍达100余种,完成了顺治朝开始编撰的《明史》和康熙下令开始编写的《大清一统志》,他又令臣下编成《续文献通考》、《皇朝文献通考》、《大清会典》。此外更有《四库全书》、《清文鉴》、《唐宋诗醇》等重要文献。
@《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图书编撰方面的最大成就是亲自倡导并编成了大型文献丛书《四库全书》,共收录古籍三千五百零三种、七万九千三百三十七卷、装订成三万六千余册,保存了大量古典文献,是古代最大的一部官修书。然而,弘历毁书多,为了彻底斩断汉人反清复明的念头,弘历毁掉了很多明王朝时期汉人的图书。
@留诗四万首
弘历每天召见大臣后,或作诗,或绘画。他的诗作达四万多首。他写诗,用珠笔起草,让内监交有文学造诣的军机大臣看。诗中有典故,弘历要他们注出。诸大臣往往要回去遍查典籍,有时几天才找到出处。
@建筑营造
在建筑艺术方面,乾隆在北京及京畿保护、扩修、兴建的皇家宫殿园林,如皇宫的宁寿宫及其花园、天坛祈年殿(换成蓝色琉璃瓦)、清漪园(颐和园)、圆明园三园、静宜园(香山)、静明园(玉泉山)、避暑山庄暨外八庙和木兰围场等,其中清漪园改瓮山为万寿山,上建大报恩延寿寺(排云殿),又建佛香阁。这些皇家园林,无不体现着清代园林文化的辉煌。
@马戛尔尼来华
18世纪末的英国正处于资本主义的上升阶段,迫切需要开辟新的市场。乾隆五十七年(1792),英王以补祝乾隆皇帝八十大寿的名义派出以马戛尔尼和副使斯当东为首800多人的使团访问清朝帝国,并于次年到达。弘历接到两广总督关于英使来华“进贡”的奏报十分高兴,他命人专门负责接待英国使团。
@跪还是不跪
英国使团到了北京,在圆明园休息几天后前往承德避暑山庄,参加乾隆皇帝八十三岁寿辰的庆典。清朝政府拟定了一套接待方案,包括朝见、赏赐、宴请、看戏、游览等活动。双方都兴致勃勃等待正式会见的时候,却在礼仪问题上发生了严重的分歧。按清朝规定,外国使臣朝见清朝皇帝必须行三跪九叩礼。而马戛尔尼认为这样有损大英帝国的尊严,主张行单膝下跪的英式礼节。
@英国使臣带来的高科技
英使带来的礼品共19宗、590余件,都是当时英国先进科技的代表作,有座钟,天球仪,地球仪,望远镜,还有能够测报气象的仪器,手枪、步枪、榴弹炮等。乾隆帝看过礼单震惊之余指示负责接待的官员“可于无意之中向彼闲谈,尔国所贡之物天朝原亦有之。”清朝本着“薄来厚往”的原则,分别赏赐英王及使臣、随员一行丝绸绒、瓷器、玉器及各类工艺品三千多件。
@奢华的六下江南
乾隆帝六下江南是前呼后拥,大批后妃、王公亲贵、文武官员相随。沿途修行宫,搭彩棚,舳舻相接,旌旗蔽空。为搬运帐篷、衣物、器具,动用马六千匹,骡马车四百辆,骆驼八百只,征调夫役近万人。不仅沿途地方官要进献山珍海味,还要从全国各地运来许多食品,连饮水都是从北京、济南、镇江等地远道运去的著名泉水。
@巨大的人口压力
为了增加人口,康熙时期宣布“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时期“摊丁入亩”;另外,康乾时期社会稳定、精耕细作推广、玉米、马铃薯等高产作物引进等等原因都使人口激增,乾隆五年清查人口时,帝国人口1.4亿,到了乾隆二十七年,已经超过2亿人,乾隆五十五年突破3亿大关。然而耕地数目的增长却远远赶不上人口的增长,因而经济上取得的成就就被众多的人口抵消,人民生活在饥饿贫穷之中。
@沉重的八旗负担
清朝八旗制度创立于关外时期,适应战事情况,是清朝的根本制度。清军入关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