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缘由(上)
看到女娲的反应,武德王呵呵一笑,显然是早就已经料到了她会有这般反应。
武德王也没有卖什么关子,女娲也明白了瑞王为什么要这么做。
说来说去,都是那张至高无上的皇位闹得,现在是,当年也是。
十八年前,武德王还不是武德王,而是帝国的镇远大将军,那时候的武德王正值壮年,与当时还是景王的陛下一起将妖山里出来作乱的妖族打的狼狈不堪,甚至一度打进了那个一直被人视为禁地的妖山里面。
听到这里的时候女娲才知道,原来这个世界不是没有妖族,而是人妖各自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而这么多年过去了,除了那些老一辈的人,他们这般岁数的人已经不知道妖族人族之分了,这和帝国特意的淡化有关。
要说当时的武德王是功勋卓著,那当时的景王就是意气风发了,凭着卓越的武功,景王的威望在帝国中甚至要压他的大皇兄,也就是太子一头。
本来呢,景王的功勋再大,他手下的人再想做所谓从龙之臣,也是没有机会的,因为太子虽然没有这么高的武功,但是不论德行还是魄力一点也都不差,对待其他的兄弟也是和善,全无半点帝王家的心机,所以朝臣也不好提出什么废除太子的话。
但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太子喜欢上了一个女子,这也没什么,太子么,只要不违反纲常伦理,他喜欢谁那是谁的福气。
当时的皇帝也就是先帝也是这么想的,所以在听说太子带了一位女子进了东宫以后只是笑了笑,不过是带了一位女子,没有什么问题嘛。
没有什么问题?问题大了,这也是太子被废的开始。
渐渐地,在帝国中尤其是在京城中,不知什么时候兴起了一股流言,太子喜欢上了一位青楼女子,而且还要将她纳为太子妃。
这下可就引起了轩然大波,先是民间的那些读书人联系起来,一起游行,要先帝处死那名女子,慢慢的,有些人竟然又开始说太子无德,要求先帝罢免太子,重选东宫。
先帝虽然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也非常生气,但是还没有废太子的念头,毕竟太子带人温厚,日后不失为一位明君。
但是这些民间士子的想法先帝可以不理会,但是对朝堂上的那些御史言官们的奏折却不能在装作视而不见了。
所以先帝迫于朝堂上的压力,下旨要太子交出那名女子,但是还是没有提废太子的事,而且还处理了几个火上浇油的家伙。
但是当传旨太监到了东宫以后,却被太子乱棍打了出去,这下,那些言官们就像是发情的野狼看到了母狗一样,顿时两眼放光,在他们看来,这就是他们名留青史的功绩,毕竟弹劾当朝储君这事可是可遇不可求的。
顿时,那些要求罢免太子的折子就像是冬日的雪片一样飘进了先帝的太极殿,一些本来归附太子的朝臣见势不妙也赶紧与太子撇干净关系,甚至也递了弹劾太子的折子。
当时先帝看着眼前如山的折子,顿时头就大了,帝国建立这么多年,还没有出现过一次罢免太子的事,天子好名,他不想在史书上被记上一笔教子无方,眼光有差。
所以先帝连夜召集了东西两阁重臣,询问他们的意见。
帝国建立以后,在成祖时期建立了东西两阁,东阁主管军事,从军中大将选拔,西阁主管政事,由朝中文臣组成。
所以这次召集两阁重臣基本上就可以决定太子的命运了,这里要说一下,帝国建立以后,君权至上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涉及到了军国大事天子还是要征集大臣意见,尤其是有什么圣旨下达也要经过两阁同意,以防造成君王的意气用事。
当时东西两阁的意见正好相左,东阁主军事,所以对景王这个军功卓著的人还是很有好感的,同时的,也就对整日只知道坐在东宫的太子缺乏好感,所以他们的意见一致是废除太子,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中意的景王上位。
但是西阁的大多朝臣却力挺饱读圣贤书的太子,说是太子正值年轻气盛的时候,喜欢上一两名女子可以理解,而且那女子也不是什么坐在青楼一层卖肉的庸脂俗粉,而是京城歌楼妓院里的花魁,是饱通诗画的清倌儿。
但是那些个一直不以读书为然的将军们却开始对着西阁的文臣们数经论典,从圣父圣母造人开始说起一直说到了王朝建立,说人族经历了这门多年之所以能从巫妖两族的压迫中走向崛起正是靠着这些纲常礼数,太子身为人族储君,更是要以身作则。
就这样那些文武大臣们一直吵了一个晚上也没有吵出什么道理,倒是把先帝吵得恼了。
先帝本就是一位有魄力的君王,更是对权力有着极度的欲望,所以自登基以后接连采取了许多加强君权的措施,所以在这些朝臣们吵了一夜之后竟然直接否定了双方的意见。
第二天,太极殿中就有旨意传达,太子沉迷女色,为坚强其意志,命太子前往道院修道三年,三年期间不得归宫,今四海安靖,着景王归京。
圣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