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充在洛阳实行的是家长式管理,过分的集权并不好,当王世充将董事长与总经理的权力全部集中在自己手中的时候,好事坏事便全落在了他头上。悄悄告诉大家,本书首发,想更快阅读,百度搜索就可以了。
做一把手并不是想象的那样简单,现在王世充终于体会到了,一把手这门学问不简单,而他认为自己并没有真正弄懂。
在自己人和局外人的利益分配上,王世充没有处理好,如果按照原则,自己的人可能就照顾不了,这样一来,自己便不能再培养亲信。
从王世充内心讲,他也很想公平处理利益上的分配,但看见为自己舍命干活的人为此表现出不服的脸色,他知道自己手中的权力如果不能给别人带来好处,是没有人愿意和自己站在一起的。
王世充没有公平处理好洛阳利益的分配问题。这样便导致下面部分员工的意见很大,作为对利益分配不公的反抗,有人跳出来四处窜连,宣传倒王世充,发动政变将他手中的权力夺过来。言外之意是想告诉失去利益的人,要想活命就要先赶走王世充。
发动政变的理由并不需要多么伟大的借口,工资待遇是连接下层士兵最好的方法,指挥这场“倒王运动”的人告诉因为不满待遇而叛乱的士兵,他说:“我们一旦取得了权力,一定首先照顾自己人。”
这样的宣传能够感召一些自觉生活不如意的士兵,他们和一些投机政客联合在一起,准备推翻王世充后投靠李渊。
现在看来,广告的力量真不小,这些打算投奔李渊的人,看重的就是李氏集团礼贤下士的广告宣传,李密只是一个特别的例子,在他们眼中,李密失败的根源是由于他失信在先。
下面的情况如此,得到王世充好处的官员当然不会任其自由发展,利益是他们团结的胶水。王世充很快掌握了下面的动向,对于这种情况,王世充不会手软。
政变几乎在萌芽阶段就被王世充带兵镇压了,马军总管(军分区司令)独孤武,曾经是王世充最信任的亲信,这次政变牵扯到的人还有孤独击,他是王世充的堂弟,此外还有隋朝的渤海郡主薄(主管文教卫生的副县长)孙师孝,他曾经是王世充的密友。对于这些人,王将军只对处决的军官说了一个字,杀。
在王世充眼中,杀一个人也是杀,杀一百个人也是杀,现在撕下曾经的伪装,王世充表现出了军阀最真实的一面,“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手中的大刀就是处理此类事情是最有力的办法。
之后王世充开始在洛阳秘密清洗参加过叛乱的人,“只要这些人存在一天,洛阳市便没有安宁。”发动清洗之前,王世充对手下如此说。
用肉体消灭的方式清除政治异己,达到的效果最理想,虽然这是最后的选择,但王世充并不后悔,即使自己头上从此戴上了一个“屠夫”的帽子。
“优待服从自己的知识分子,让他们为自己大吹大擂,写一点文字留给后世,自己也能成为一个大英雄”。活了几十年,经历过太多风风雨雨的王世充看清了名誉的本来面目。这一切的前提,必须保持自己政治地位不变,这样才能任由别人去说。
公元619年正月,王世充在洛阳发动的这次政治斗争,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王世充狠下心杀了人,洛阳市一下子恢复了往日的平静。看见这样的情形,王世充认为自己对局势还是有掌控能力的。
高压政策能够暂时堵住不满员工的嘴,但员工心里的不服包在肉里,王世充不可能掏出每个人的心来看一眼,杀死不服从自己的人是要创造一种恐惧感,王世充很明白在洛阳行为的目的。
身边的侍从张绩这时连忙给王世充提建议,从现在开始他要给自己做包装,收买人心,让以前发生的事情慢慢的在人们心目中淡忘掉,王世充听从了这个建议。
在自己统治的地盘大搞政治清洗,不到万不得已王世充不会这样做,洛阳城里人心有些不稳,王世充早已看出来了,前思后想,最后还是认为杨侗的作用不能小瞧,要稳定人心,洛阳除了他现在还找不出第二个人来。
不经自己允许,三番五次私自行动清除异己,杨侗对王世充的做法很不满,王世充早已经没有将他这个名叫皇泰主的皇帝放在眼里了,他知道王世充的眼中现在是拳头最大。
洛阳现在是王世充的大本营,杨侗为了活命,对发生的一切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敢理睬。这次“孤独武”政变发生后,王世充的表现却与从前大为不同,让杨侗感觉很纳闷。王世充居然主动向他承认错误。
王世充这样做的目的杨侗也在猜测,也许是王世充良心突然发现,不过他立即打消了这个念头,凭着自己对王世充的了解,他知道王世充绝不是甘心久居人下的人。后来杨侗明白了,这一次王世充杀人太多,下面民心不服,王世充主动请罪是想将责任推到自己身上,但即便明白了王世充的目的,“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但在绝对的力量面前,杨侗只能摇着头无可奈何地接受这个现实。
王世充这幕负荆请罪的戏很快收到了效果,再加上自己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