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裴仁基之前,利益分配的不公平,早已让洛阳市原来的官员们产生了不满。悄悄告诉大家,本书首发,想更快阅读,百度搜索就可以了。在洛阳市政府,实行的是两种不同的工资待遇。
王世充的亲信们是一种,其他人是一种。封建社会的官员不是普通的老百姓,在公元600年的时代,这些肚子里有点墨水的知识分子,并不能像农民那样能够轻易被哄住。
在清查裴仁基的党羽的过程中,洛阳市一些因为待遇不好而不满的官员因为裴仁基的失败了浮出了水面。
对待这些人,王世充有所顾忌。
王世充明白大开杀戒可以针对那些大字不识的普通百姓,而知识分子,这一招不到万不得已千万不能这样干,惹恼了这些人自己在历史的长河中就只剩满篇的口诛笔伐,世间最丑恶的词汇都归于自己。最重要的是王世充的理想是做皇帝,实现这个理想没有这些人帮忙是不可能的。
王世充很会杀人,但不会在他统治不稳定的时候,大杀知识分子。这一点他比其他人聪明,对于这些人的要求,王世充爽快的答应了。他们是因为待遇不好跟随裴仁基,给他们增加工资是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王世充把这一点看得很透彻。
裴仁基事件平息过后,王世充一直寻找着这件事的起因,这时他的弟弟王世辉私下提醒他,皇泰主杨侗还没有死,有他在,下面员工起来闹事便有理由。这样的提醒让王世充一下子醒悟了过来,仔细想想,事情的起因真是这么一回事,直接杀掉皇泰主,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公元619年5月,主意定下,王世充便立刻派侄子王行本和家奴梁万年下去处理。
杨侗听识王世充要杀掉自己,开始并不相信。软禁自己,证明自己当初的决定是正确的,王世充迫于舆论不敢做得太过分,现在王行本端着毒酒站在自己面前,杨侗还是不敢相信,还用自己以前做领导的口气对别人说:“是真要造反么。”
后来见端着毒酒的人很认真,证明事情是真的,本能求生**立刻表现了出来,杨侗一下子瘫软下来,这时请求王世充不要杀自己显得那么的无力。成者王侯,败者寇。杨侗求生说出的话在这时显得多余,在被逼喝下毒酒时,杨侗望了一眼窗外,难过的说了一句:“愿从今以后,不再生在帝王家。”
杨侗端起酒杯,一饮而尽,在生命的尽头,杨侗明白了生在没落的帝王家是一种痛苦,一种难以言说的无奈,宫墙外的人拼命想挤进来,里面的人却时刻想着出去。在剧烈的疼痛中,杨侗睁着大大的眼睛望着前方,他死不瞑目。
皇泰主杨侗被王世充逼着喝下毒酒,随着杨侗的离去,令王世充心中不安的最大因素总算清除掉了,他认为现在洛阳再也不会有什么事情发生了。
在怎样对待原来老板这一点上,王世充思考的范围有所局限,和长安城中的李渊相比,王世充的做法显然没有李渊高明。
大奸之人往往表现的极为豁达,李渊为官多年,对主导中国文化的儒家学说有着深刻的体会,也深谙儒家文化统治下的厚黑之道。汉武帝黜免百家,独尊儒术,致使数千年的封建社会历史中只要是做坏事,首先必须要做得隐秘,不能让别人看出破绽,没有做到这一点,便是失败。
李渊对待隋恭帝杨郁,就没有王世充那样鲁莽,不杀杨郁是为了做好广告宣传,李渊知道,有杨郁存在,可以笼络到许多知识分子,有了这些人,自己事业的成功就易如反掌,因为历史告诉人们,人才就是生产力。
王世充杀掉杨侗,等于将自己苦心经营的伪善面具一下撕了下来,王世充是奸人,这个形象一下暴露在众人面前。这种结果产生的连锁反应很严重,没有道德这张皮做伪装,王世充阴险的脸皮立刻暴露在阳光下。
杨侗死后没多久王世充这里便出了一件事,公元619年7月,王世充军队中行军总管(军区作战司令)罗士信带兵投降了李渊。
罗士信曾经是李密的部下,李密失败后投降了王世充,对于现在这个老板,刚开始来到工作岗位的罗士信还是想认真的干出一番事业的,但王世充对他的态度,总给罗士信一种不相信自己的感觉,领导推心置腹的支持,特别是在打仗这些要死人的事情上,极为重要。
在用人方面,王世充比李渊父子逊色得多,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王世充对罗士信时刻防备的做法,让罗士信感到英雄无用武之地。王世充这样的做法,有点奸人不奸,反成小人。
另外,王世充杀掉了杨侗这件事也让罗士信觉得自己的未来很可能就是兔死狗烹的下场,再三斟酌之下,罗士信才决定投降李渊。
王世充占据的洛阳,李渊从来没有放弃过争取,他手中现在控制着长安城,再得到洛阳,李渊知道,自己横扫天下就很容易了。隋炀帝被宇文化及杀死在江都,皇泰主杨侗被王世充杀死在洛阳,皇室之中已经没有人自立为王,只要拿下洛阳,其他几处割据势力便会顺势而倒,那时自己就可以一统天下,这样的想法是一个大手笔,李渊在心里已经规划好了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