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21年3月,窦建德派人给李世民送去了自己的停战建议,窦建德猜想,如果不出自己事先的预料,李世民一定会重视自己提出的这个建议。悄悄告诉大家,本书首发,想更快阅读,百度搜索就可以了。
因为窦建德认为,凭着自己现在的实力,李世民不得不有所顾虑。李世民前面对着王世充,如果自己从后面袭击他,想到这里,窦建德很开心。窦建德一直等着王世充和李世民拼消耗,现在得形势终于达到了自己的目标。
窦建德言和的建议,李世民并没有如窦建德想象一般,害怕起来。相反,窦建德的建议让李世民想到了一个名词,投机商。
李世民很清楚窦建德的打算,他在一直等着自己和王世充拼消耗,时机成熟时出来坐收渔翁之利。这样的事情李世民自己以前就干过,窦建德这一招,李世民对此深有体会,所以,窦建德这一招对李世民没有作用。
但窦建德的建议也让李世民想起了一个问题,在王世充与未来的对手窦建德面前,自己现在到底应该先教训谁。
李世民最初没有想到这个问题,也没有引起重视,现在看来,李世民不得不重新思考起来。
王世充占据的洛阳,现在已经是山穷水尽,被攻破是迟早的事,而窦建德却没有任何损失,王世充在洛阳苦苦支撑,窦建德的存在便是他们的强心针。
根据自己和窦建德的交往经验,李世民很清楚,自己和窦建德之间一定有场大战,而洛阳的攻破却没有一个准确的时间。
最后,李世民决定先收拾窦建德,他认识到这样能够提早结束自己对洛阳的围困。
窦建德给李世民的建议,本以为暗地透露出来的信息,可以吓唬李世民,但他想错了,李世民思考问题却比窦建德成熟。在窥探对方企图上,窦建德犯了个人英雄主义,小看了李世民,这样的结果当然后果很严重。
对付窦建德这个军阀,李世民想到了一个办法,作为对窦建德的回应,李世民准备了一千把大刀,他准备砍砍窦建德,灭灭他的威风,让窦建德见识见识自己的厉害。
窦建德在旁边注视着李世民对洛阳的围困,暗自等待着机会,但他并没有想到,李世民现在已经有了其他的打算,李世民准备教训他。
在教训窦建德的问题上,李世民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办法,趁着窦建德对自己的大意,用偷袭教训他。
公元621年4月30日,李世民派出一支千人的轻骑兵,绕到窦建德运粮部队的后方,来了一招背后偷袭,将窦建德的运粮队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这一仗,为李世民挣回了面子,窦建德现在不得不从新审视一下自己的这个对手,虽然年轻,但绝不是自己想象中的那样无能。
李世民围困洛阳,窦建德一直认为是李渊在幕后指挥,经过这件事后,窦建德明白李世民也不是一个好惹的主。
李世民的突然袭击,窦建德明白是在向自己下战书。现在不得不正视这个问题,李世民已经将矛头指向了自己,李世民下一个收拾的对象就是自己。
这并不是窦建德想要的结果。当初,自己只是想吓唬李世民,现在位置调换了回来,成了李世民吓唬自己。
从内心讲,窦建德并不想与李世民发生正面冲突,窦建德需要的是李世民继续围困洛阳,消耗自身的实力。而打仗的事,并不是窦建德想要的,因为他没有胜算的把握。
在是否与李世民开战的问题上,窦建德的军事参谋部出现了不同的意见,国子监祭酒(最高学院院长)凌敬认为与李世民开战不妥。
第一,救援洛阳是长久之计。现在应该做的是利用李世民围困洛阳之机,趁机夺取其他的地盘。
第二,这样一来,我们兵多势众,开拓疆土收取民众势力后会更强。
第三,随着自己实力的增长,能让围困长安的李世民感到威胁。很可能会让李世民放弃对洛阳的包围。
凌敬的这三条建议虽然称不上完美,但也算一个折中的选择,但偏偏此时参谋部中出现了小人,动手脚将凌敬的计划破坏了。
导演这件事的幕后指使者便是王世充,虽然窦建德放水非常严重,但此时走投无路的王世充不得不再次找到窦建德求救。
窦建德不讲信誉,王世充很清楚,吸取上次的教训,王世充想到了曲线救国,用重金收买窦建德身边的人,劝说窦建德派兵救援洛阳。
凌敬属于王世充重金贿赂没有曲线到的人,他提出的这三条建议,窦建德认为可行,准备照此施行。
但凌敬没有想到,自己的行为在同行眼中有点另类,同僚们对此是十分反感的。大家都不同意的事情,凌敬偏要说,而且还让窦建德这位老板采纳了,收了王世充贿赂的同事当然不乐意,于是凌敬便成了又一个被同事们集体诋毁的对象。
如果同僚们是一群只争碗里不争锅里的人,忠心老板的员工在同事眼中就显得有那么一点不是东西。凌敬没有意识到集体的力量往往是巨大的,当所有人的矛头都指向他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