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陈昊的家里呆了几天,在全县有名的新阳洞去游玩了一圈,杨晨就回家了,他需要得到最快最新的录取信息。
到了8月,提前批和重点批次开始录取,杨晨每天观看高考快讯,终于知道了华协的录取分数线,即调档线,实际上比杨晨后世的记忆高了几分。
前一世杨晨考了540,华协的调档线是544,而这一世,华协的调档线是550。比重点线高出了20分。
当然,杨晨也不用担心自己考不上,现在分数已经实实在在的存在着了。
回家的时候,杨晨的母亲给杨晨一封信,那是他拿到成绩后第一时间给杨夕写的信的回信,杨晨马上撕开信封,里面两张信纸,里面都是杨夕真诚的祝福,祝福他取得好的成绩,而她自己的分数刚过500,还不知道江北医学院有没有她的一席之地。
杨晨晚上就给杨夕写了回信,告诉她,不要灰心,如果认为自己没考好,可以明年再考就是了,但他认为以她的成绩,上江北医学院是没有问题的,后世的她也是以这个分数考上的江北医学院。
终于有一天,班主任王老师给杨晨打来电话,让他去学校领通知书。
杨晨把这一消息告诉了父母,一家人都非常高兴。杨晨高高兴兴地跑到学校去领回了那张他曾经梦幻了十年的录取通知书。
前世的他十年前报考华协差了4分,与华协失之交臂,去了外地读书,每次回到省城益都,看到华协那所古色古香的大学,就心生向往。
他老是在幻想,自己当年要是上了华协的话,会怎样。
而这一世,他终于如愿以偿地拿到了华协的通知书。
他当着王老师的面撕开了信封的封皮,一张对折的华协的录取通知书映入所有人的眼帘。
“祝贺你,杨晨,如愿以偿了!好好努力!”王冰看着自己这个满意的学生考取了这么一个好学校,也替杨晨感到高兴。
“谢谢王老师,我会的!”杨晨跟王冰告别后回到家里。
因为要收割水稻,杨晨的父亲前两天才从益都回来。
“晨儿考了这么好的大学,是不是应该把亲戚朋友找来聚一下啊!”杨德鑫也突然像年轻了十岁一样。
“不用了吧,爸,还得准备学费呢!再说,大家也都不在家,在外面打工的亲戚都还没回来,聚什么聚嘛!”杨晨把通知书递给杨德鑫,让他也看看。
杨德鑫抚摸着发烫的通知书,心里一阵激动。
“要办一办,我早就准备好了,只要你拿到通知书就办,后天就办!就在家里,请所有的亲戚和朋友都来!”
对于杨德鑫的决定,潘秀珍和杨晨都不好再反对,反正是喜事,让亲戚们祝贺祝贺也是可以的。
杨然看着哥哥杨晨快乐的样子,也十分兴奋,对杨晨说,“哥,我长大也要考到益都的大学去!”
“好啊,不过你要加油哦!好好读书,好好听妈妈的话!”杨晨从杨然手里拿过通知书,好好地压在自己的枕头底下。
“我知道的!”
“我去挨个亲戚打电话,在家都来!等到了开学的日子,我送晨儿去学校的时候把在益都的亲戚也请来聚一聚!”
这都是父爱,以及老人家的荣耀,杨晨那好拒绝。
自己现在已经是华协的一员了,这件事已经板上钉钉,梦想成真的事情了。
他又提笔给姐姐杨夕和笔友杨夕各写了一封信,告诉了她们自己的消息,当然,父亲可能会给姐姐打个电话去的。
一般本科批次录取还得再等几天才能得到最后的确认。
写完信,杨晨才心满意足地睡着了。
第二天,杨晨拿到华协的通知书的消息就行遍了整个山村,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整个村子第一个大学生,那段非常时期出过两个大学生,但那是工农兵大学生,靠的是组织推荐,而不是学习成绩。
杨晨知道,自己得益于大学扩招,如果不扩招,他认为自己或许能上大学,但十拿九稳的不可能读华协。当然,以他的真实水平,他也上不了华协,但这个秘密就不足为外人道了。
到杨晨家祝贺的都是些老头老太和小孩,作为已故村长的孙子,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也悉数到场。
当然,轰动效应也到此为止,因为几年前山那边的一个村子出了一个北大的学生,这在整个和贤乡是古今第一人,杨晨就算不到第几了!
至少陈扬那小子比杨晨考了一个更好的学校,虽然分数比杨晨的低一些,去了北方一所著名的理工大学。
杨晨本想到和贤乡各处的几个考上大学的同学家里约他们一起去看陈老师的,但请大家吃了酒宴过后,马上就要面临秋收了,杨晨得赶紧的把稻谷收回家里,然后就去学校报道了。这个时候没有电话,根本没法联系,去找一家就得大半天,还不一定能找到。
通知书书上说9月1号报道的,现在8月19号,还有十天,家里几亩地的水稻至少要收割一个星期,还得不遇着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