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羽奔驰三里地,便听身后有疾驰的快马追赶。
“师兄这……”白圭骑术不精,影响了公子羽二人赶路的速度,这才使得快马追上。
单闻马蹄声,而不见其人。白圭已是想当恐慌,难道说太子取已经发现了公子羽和聂政的关系,要先发置人将公子羽控制住?
“不必惊慌!我们的意图太子取还未曾知晓!”越是危急,公子羽就愈发冷静。公子羽年纪不大,但却是经历过无数次惊涛骇浪,这才使得公子羽临危而不乱。
他们什么都没有做,太子取怎么可能现在就警觉?
机关算尽,好坏情况都先试想了一遍,好处显而易见,坏处也摆在面前。太多的假设会让他神经绷紧。
白圭抹去额头上的冷汗,是他草木皆兵了。
白圭拽住缰绳,陪同公子羽身后之快马。
来人的确是找公子羽的,只不过是广派来的中山儿郎。
“公子!”
“不必多礼!”公子羽立即回道。
“白羽先生带着聂政已经到了长歌台,说是要辞别老母,而后出国!”这人禀告道。
白羽和聂政先一步达到了长歌台,按照路程算,应该是聂母被接走没过多久就出了轵邑。
白圭闻言长出了一口气,这是最好的结局。
聂政自己逃出韩国,是要比公子羽去给他安排逃走,要省去很多的麻烦的。
公子羽和白圭对视一眼,都觉大呼了一口气。
“走!回长歌台吧!”公子羽放下紧绷的神经,略感疲倦道。
“可是公子……”这人还没有把话说完。
公子羽看他焦急的模样,心头有种不好的预感。
“白羽先生说,追杀聂政的五名剑客随后便到。而且白羽先生进了长歌台才发现太子取就在长歌台内!”只言片语很难说道其中的关键,这人情急之下,也没有解释清楚聂政、白羽和太子取之间的联系。
“别急!你慢慢说!”
要把这件事情说清楚,还得从聂政杀人之后说起。
聂政杀人之后,并没有惊慌。
因为他杀得是入室强.暴民女的罪犯,这原本就是对的,他为何要惊慌?
聂政是个不畏强权的侠客,就算察觉此人是太子府的门客,聂政也坚信,当地的官员会分清是非!
韩国很多律法都是承晋国而来,李悝定《法经》、商鞅变法,都有晋国子产刻下第一部成文法度“刑书”的影子。
秦法中对捉盗,有着严苛细致的奖励制度而惩戒制度。
韩国承晋的韩法中,也有类似的法度。
只不过,法度还比较模糊,没有秦法那么完善。
不管是否完善,击杀盗贼都不是一件错误的事情。儒家言:盗勾者诛!盗人衣勾,便要诛杀。所以就更没有人命大于天的说法。
于情于理,聂政的做法都没有不妥当之处。
所以聂政击杀子方后,便把剑客子方的尸体大摆在门前街坊为其力证公道。
杀的人是子方,太子取的剑客。
可想而知,聂政的想法是有多么的单纯。
同为太子取的另一名剑客狄丑闻声而至。
狄丑原本想借助当地官员的势力直接将聂政击杀而后帮子方报仇。
同行的一名门客阻止了狄丑的做法,他认为聂政已经门前摆尸的做法已经得到了街坊的认可。
若是公然降罪于聂政,定会激起名怨,从而影响到太子取的名声。
所以他建议狄丑自己出手,用自己的剑解决私仇。
子方是韩国的五大剑客之一,却同样死于聂政之手。
狄丑要亲自出手时,心中已有胆怯。
故而,狄丑便召集来三名好友,欲群殴聂政。
狄丑的这三名好友,也同样是韩国有名的剑客,其中有两名便在韩国五大剑客之列。
聂政之剑术,韩国虽无人能称其二。但双拳难敌四手,更何况这四名剑客还都不是籍籍无名之辈呢?
聂政于四人战于门前,断剑任侠出鞘即斩五大剑客之外的那一人。
纵是如此,聂政还是被狄丑偷袭以致右臂重伤。
姊荌提剑娇声一喝,杀来助聂政,二人战三人,虽能支撑一时,但已是强弓之末。
所幸白羽及时赶到,立阻三人。
击退三人之后,聂政失血昏厥。
隔夜后,白羽定计聂政及其姐姐姊荌逃出韩国。
聂政自知惹祸上身,不得不逃出韩国,但临别之时,心思其母,非要赶到阳翟一见。
白羽劝说不过,只得同意让其赶到阳翟。
出轵邑,白羽才发觉,这三人仍紧跟其后。
聂政昏厥初醒,正是乏力之时,无力战三人,而急至阳翟。
入阳翟直入长歌台,却发觉太子取正在长歌台之中。
欲夺门而去,却发现三人已